作者:金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25
选择字号:
从斯大林和橡胶说起
 
■金涛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我在海南岛兴隆农场第一次见到了橡胶林。那是一个凉爽的秋天的清晨,走到干燥的泥巴路上,倾斜的山坡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橡胶林,那些树的树干直径不到1尺,灰白的树皮上满是疤痕。树干上都有十分明显的斜斜的刀口,下面挂着一个小小的铁筒,从那个创口正在渗出乳白色牛奶般的树汁,一滴滴地注入小铁筒。这就是宝贵的胶汁,制作橡胶的原料。清晨,当太阳尚未升起,胶林里薄雾弥漫、气温最低时,胶林的工人便开始割胶了,给橡胶树切开伤口,这时胶汁便会汩汩流出……据农场负责人介绍,海南岛的橡胶林是归国华侨多年经营的,海南植橡的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想起这些往事,是因为最近读了师哲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师哲先生是早期赴苏留学的老革命,长期担任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俄语翻译,参与过新中国成立前期许多重大外交活动。特别是斯大林与中共领导人的会谈,他是翻译,是重要的见证人,因此他的回忆录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
 
“关于种植橡胶。橡胶是斯大林魂牵梦绕的问题。”书中写到,“差不多每次会见都要谈到。他称橡胶是‘绿色金子’,不仅苏联需要,东欧各国都需要,而他们都没有种植橡胶的自然条件,资本主义国家不向他们出售,他们就毫无办法。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时,斯大林就向毛泽东提出设法帮他们购买一大批优质橡胶。在另一次会谈时,斯大林又向周总理提出橡胶问题。他说:‘我们希望每年从你们那里获得1.5万~2万吨橡胶,你们推说有困难。我们非常需要……’”师哲在这里对斯大林的“最高指示”发表了他的点评,两段话也很有意思,一是:“其时,我国刚刚在海南试种橡胶,根本谈不上产量。”又一段是:“好像他们需要,我们就应该有。”当然,这话也仅仅是在肚子里嘀咕,给他胆子,师哲也不会说的。
 
师哲的回忆录《我的一生》的可贵之处是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一般人不可能了解到的。即如海南发展橡胶这个似乎很不起眼的问题,也透露了冷战时期对战略物资的封锁与反封锁的尖锐斗争。书中提到,斯大林讲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橡胶,只能减少苏联载重汽车的产量,还提到周总理巧妙地通过对我友好的锡兰(今斯里兰卡)政府购买大批橡胶的事例。联想到海南岛那郁郁葱葱的胶林,不禁令人回想到那个时代许多波澜壮阔的历史。
 
书中有一个细节很是感人,至少对我是如此。1950年毛泽东第一次访苏回国,途中专列停靠苏联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官员都前来问候,并邀请尊贵的中国客人到城里参观。毛泽东对苏联方面的热情礼遇也给予回应,沿途参观了很多工厂、学校,观看文艺演出。然而也有一个例外:“专列经过布利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乌兰乌德时,当地党政军领导登车看望毛泽东,并恭请中国客人进城憩息,毛泽东婉言谢绝,使他们很失望。这里属上乌金斯克,原属中国领土,基本居民是蒙古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苏武牧羊就在这里。我想:毛泽东一定有许多的感概,而当地人是想不到的。”这个细节对于了解毛泽东,是十分重要的。后来中苏之间发生的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尽管有很多原因,大概也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吧。
 
作者阅历丰富,又在苏联长期生活,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在中共领导核心圈内担任重要职务,他的关于许多人和事的回忆,是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资料。上述有趣的历史细节,比起党史一类重大问题固然微不足道,但在我眼里,也是弥足珍贵的。
 
《中国科学报》 (2014-04-25 第18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