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戎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13
选择字号:
大斑也贮食?

 
■戎可
 


“藏”在树洞里的松塔
 


▲从树洞里掏出一个松塔的大斑
 


▲带来一个松塔的大斑
 

▲把棵黄菠萝凿得木花四溅的大斑
 
这一天得空,又难得晴天,去林场看看鸟。这是新年首次观鸟,结果除了锻炼的老人和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什么都没看到。
 
那些大斑穿梭在树枝间,间或停下,就在枝桠上“哆、哆、哆”地凿得木花四溅。连小朋友都知道,它那是在“给大树看病,因为树干里生了虫”。拍过许多大斑的照片,实在没啥兴趣再拍它。只是,在这大雪地里走了一身臭汗,不拍点儿啥,相机也会不开心。抡起镜头瞄向大斑,这一瞄,可不得了……
 
啄木鸟凿树没啥稀奇,让我吃惊的是,那大斑半个脑袋都凿进了木头,这样弄下去,是想凿穿树枝?花那功夫找虫,去树枝的另一面凿不是更省力?真是蠢得可以,一定是脑子被震坏了。我正琢磨,那家伙居然飞到边上的樟子松林,带回一个松塔。这我就不理解了,你不是吃虫吗?听说过你吃松籽,不是“偶尔”吗?我运气就这么好,居然遇上了?更奇怪的是,这家伙不知把松塔放哪儿了,回来后只是继续埋头凿树,偶尔搬出松塔秀给我看看。我说大斑,你可知道,我的主业是做动物的“贮食行为”的,你这么干,我忍不住要怀疑,你是要藏那松塔吗?这话我还没说出口,大斑已经忙完飞到另一棵树,没带松塔,也没见它吃。我心里直犯嘀咕,莫不是真藏起来了?
 
天上很少掉馅饼,一掉就会是两张。
 
那只大斑飞到不远处的另一棵树上时,“见证奇迹的时刻”竟然就到了——它从那树枝上又拿出一个松塔,依然不吃,只是把它夹在胸口和树枝之间继续凿洞,然后一丝不带地悠然飞走。我在雪地里转来转去,找了一个不被遮挡的角度拍下它凿过的两个树洞,结果证实了我的猜测,它真把松塔放在了树洞里。
 
动物贮食在自然界是普遍现象,因为它们获得食物并不如人类这样容易。非洲的豹子会把整只羚羊拖到树上,那是怕有“人”跟它争食。狐狸和狼有时候会把猎物的脂肪藏起来,只吃掉肌肉和内脏,那是因为相比起来脂肪不容易腐败,可以留着没啥吃的时候再吃。至于蚂蚁、白蚁之类,不仅会贮藏食物于洞穴、蚁冢,甚至还会自己在洞里种蘑菇——那是一种很高级的行为。
 
世界上很多地方食物会发生周期性短缺,生活在那样环境里的动物,比如松鼠、星鸦,它们进化出了系统的贮食行为,这时的贮食是为了度过漫长的缺衣少食的季节——比如冬天。
 
动物怎么藏食物,部分取决于它能否保护自己的“财产”,如果它藏得很好不被发现,或者能强有力地驱逐小偷和强盗,那么它们会把收集的食物放在一起——在洞里或就明目张胆地堆在地面上——这种被称为集中贮藏。如果相反,藏不好或者保护不了,那它们就会东一小堆西一小堆地分散它们的宝贝,这种方式被称为分散贮藏。分散贮藏的优点是,当小偷偶然找到其中一小堆时,不会找到另外一堆——而贮藏者总有办法知道自己把食物藏在了哪儿。
 
回头想大斑,它今天演的这一出,显然不是为了直接吃松籽,而是贮藏,特别是对第二个松塔的处理,用我们的行话讲,这是在做贮点管理(cache management)——为了记住贮藏点,对贮藏点的再次访问及处置。有种叫Acorn Woodpecker (Melanerpes formicivorus)的啄木鸟,能把橡子钉满树,至于其他的啄木鸟则很少有贮食的记录。这么说来,今天这趟观鸟,还真值。
 
现在的问题是,大斑为什么要藏樟子松的松塔?那东西满树都是,也没什么“人”吃。也许是因为樟子松的种子是风传播的,这样把松塔切下来放好,不至于让松籽随风跑了?从贮藏的方式来看,很接近分散贮藏,可是你放得那么露骨,是只鸟就能看见,不怕被盗吗?或者你还要再处理,做“贮点管理”?更重要的是,究竟是满世界的大斑都会贮藏食物,还是就这小小林场里的大斑会?如果是前者,这行为怎么来的?如果是因为林场食物不足,它“快速分散”了食物源,那它这行为又是怎么进化来的,用了多长时间——而这,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动物的贮食行为到底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还是只是“灵机一动”?灵机一动的根源又是什么?
 
我要找个学生盯着大斑,所谓大懒支小懒,小懒瞪亮眼。曲师的学生,你们愿意来吗?
 
(http://blog.sciencenet.cn/u/squirrelroco)
 
《中国科学报》 (2014-01-13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