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5
选择字号:
雪山的启示



 
■徐耀 图/文
 
中国传统文化里,山水是极富想象力的文学内容,是文人们争相吟哦的对象。中原文化植根于灵山秀水,关于山水的描述也常常极尽柔美之能事,罕见雄伟之气概,因为文化发达地区没有常年积雪的极高山。虽然杜甫曾在草堂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但也没有对那个离成都并不遥远的西岭雪山去一探究竟。如今,随着中国人对自己脚下土地的不断认识,原来高远难及的地方不再那么神秘,极高山逐渐进入人们的审美视线。雪山给人视觉的冲击极大,会让人怀疑以往的存在意义。
 
古人常常发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样的感叹,现在恐怕很少有人认真琢磨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了。此中“乐”字据说读音为yao,四声。鉴于很多文字的意思在历史演化中发生变化,我们似乎也不必过分追究其读音和原意。那么,是“仁者喜欢山,智者喜欢水”吗?我一直迷惑着,总觉得不对劲。我想或许此处“乐”可做“类”理解,这在古文里常常可见。
 
在近距离接触雪山之前,恐怕很难理解,即使见过雪山的人,也未必会思考这个问题。当一列高耸入云的大山黑黝黝地横亘在你面前,山坡上积雪闪着银光,山尖挂着旗云,山谷里冰川融水浸透了草甸,你作何感想?除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渺小外,哲学家想到了世界的变与不变。山是稳定的、不变的,而水是流动的、易变的,在这里山和水是统一的。不像平原曲折的河流和漫无边际的大海,那里的水没有山做参照,显得太恣意,雪山的水是山的产物,顺着岩石的缝隙流淌。雪山也不像喀斯特地区的小山,被流水切割得缺少了伟岸,雪山给人永恒的归宿感。所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应该是指“仁者之恒如山,智者之变如水”,没有亲见雪山、冰川、湖泊、河流于一体,很难深刻理解这个古语。自古,仁者与智者常常相斗,仁者缺乏机变,智者缺乏稳定。有时仁者为智者所蚀,就如山体被水流冲刷;有时智者为仁者所阻,就如水流遇山改道。世界就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既仁且智者少之又少。
 
中国的哲学是诗意的思考。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往往蕴含在短短的诗篇或文章中,将人的感受融合其中,于吟诵中体会、流传。中国人将哲学作为审美的一部分,是人生体验,为文学添彩。现在经常见到国人拿西方哲学引经据典地解释中国的事情,很少见到用中国哲学的,即使有,也多是反面教材,用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弊病。中国人缺乏文化脊梁已经很久了。
 
http://blog.sciencenet.cn/u/ICF2009
 
《中国科学报》 (2013-08-05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