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宁 刘勇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9
选择字号:
“科研与管理创新梦”的对话
 
文字整理/鲁宁 刘勇进
 
开场白:今天,我们邀请到青促会、研究生部、团委以及从事一线科研工作的青年老师,一起畅谈心中的“青年梦”、“科研梦”,分享大家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心路历程。
 
主持人:对于青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大家有什么体会?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生部主任李磊:研究所青年学生管理以研究生部为主导,形成了以研究生会、研究生党总支、辅导员等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结构。研究生会发展比较成熟,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学生的活动,研究生参与的程度也很高。针对青年学生的发展,我们开展就业指导、思想教育活动,增设人文素养系列讲座、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等内容。通过对学生个案的关注,主动介入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自动化所分会会长黄凯奇:不仅是青年学生,青年职工、研究员也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目前来说,研究所这块还需要加强,对研究员、中高级科技人员的心理健康也要予以一定的关注。我们带学生,当然也需要我们自己首先是健康的。如果老师不健康,带出来的学生怎么会健康呢?
 
中科院自动化所团委书记刘禹:确实需要扩展一下范围,针对不同需求的人员给予不同层次的关注。比如,年轻人面临的更多是发展的困惑和生活的压力,而中高级科技人员可能需要提升一些管理技能、教育理念,可以分层次给予相应的关注。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朱凤华:研究所青年职工具有相当强的奉献精神、坚韧人格。其实,思想境界对学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我的想法是,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去做,而且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做好了之后别人就会发现你很重要。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精神和态度。
 
黄凯奇:作为老师,我们的言行其实是潜移默化的。我就遇到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次我问我们实验室的一个学生毕业后想没想过留所。学生说不留。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看到身边的老师非常辛苦,没有感受到太多乐趣。当然,我们很难让所有学生毕业后都选择留所工作,工作选择也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考虑,我们在带学生的过程中,除了指导他们最后毕业外,更为重要的是带着他们体验做科研的乐趣。如果你真的爱科研,学生能感觉到的,这种精神和态度是能够影响他们的。
 
主持人:目前,研究所着力推进“一三五”研究战略,就凝聚青年人员有哪些思考吗?
 
李磊:研究生这块更多的是利用研究所的平台,促进青年学生个人成长。结合社会特征的变化,结合时代特点,避免生硬的形式给学生灌输,需要我们做“润物无声”的工作,从思想精神层面上去引导教育研究生,从价值导向上引导青年学生的发展。青年学生也结合自身价值的实现,为研究所的发展作贡献。
 
刘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典型是非常重要的。身边的榜样可以让大家深刻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当然,我们不是为了树立典型而树立典型,而是希望从我们身边挖掘那些默默无闻、但是做了扎实工作的人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黄凯奇:价值导向非常重要。导师带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凝聚青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我们做的事情是为什么。我们内心有一种愿望,就是要通过潜心研究,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哪怕在现有基础上往前迈进了一小步,改变了一点点。
 
朱凤华:我同意凯奇刚才讲的,大道理也要结合具体问题才有效。要让学生在研究所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外面公司找不到的东西。作为老师,需要在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体现出来。真正让你幸福的东西几千年都没有变,要引发学生去发现,给学生正能量。
 
黄凯奇:让大家体会到科研的满足感。研究所要更多地关注青年的困难、发展。对学生要更多关注心理健康,对职工要关注家庭。在讲奉献的同时也要积极解决职工困难。把促进“一三五”发展和对职工学生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
 
主持人:今天的话题是围绕科研和管理创新展开,聊的很多都是具体的科研和管理心得体会。大家也对研究所的发展、青年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了很深的思考。在和大家分享关于科研、管理的话题时,自己受益匪浅,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没有到现场的朋友一些启发。谢谢各位!
 
(选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刊)
 
《中国科学报》 (2013-07-09 第6版 研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