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诗萌 李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12
选择字号:
都市农业如何走向春天

 
都市农业是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体现出服务和依托于城市的本质特征。
 
某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图片来源:http://xqbs.net.cn
 
■本报记者 原诗萌 ■李瑜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农业发展积淀。从传统农业到城郊农业,再到都市农业,不仅记录了一个古老行业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也是一种新型农耕文明与生活方式的鲜活写照。
 
“都市农业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既包括市区农业,也包括郊区农业,是一种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发展,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新型农业。”“三农”问题专家、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奇指出,根据目前的经验分析,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即可进入都市农业阶段。照此标准,全国共有660多个城市和2000余个县城都已基本达到了发展都市农业的要求。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指导理念。国家的政策支持成为了“绿色经济”快速升温的有力推手,许多地区纷纷围绕都市农业展开工作,在调整变动中找寻潜在的利益增长点。
 
然而,《中国科学报》记者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上了解到,面对强势来袭的“绿色热浪”,中国的农业专家们在肯定都市农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从不同维度表达了各自的担忧。
 
拓展功能 明确市场
 
都市农业是城市化与工业化深度发展的产物,是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新型绿色低碳产业。然而,囿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局限,国内许多区域尽管走上了都市农业的发展道路,发展却步履艰难。
 
“与传统农业或城郊农业相比,都市农业的内涵更为丰富。它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体现出都市农业服务和依托于城市的本质特征。”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院长王有年认为,生态含氧功能便突出体现了都市农业在绿化、美化、净化城市中的生态屏障作用,特别是坚持了低碳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
 
不可否认,生态环境的改善的确是都市农业赠予城市的礼物,然而,它还不是全部。
 
在刘奇看来,都市农业是按照市民的多种需求来构建、培育,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文化等内容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是种养加、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体系,是城市庞大、复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功能定位方面的种种缺失,市场导向意识的薄弱也是制约国内都市农业深度前行的一大障碍。
 
“与传统农业相比,都市农业的市场行为更加强烈。它必须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天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而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技术总工陈袁华则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目标市场的内部要素。
 
他认为,从市场配额上看,城市居民市场的庞大客源规模是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必备基础;从旅游动机上看,大多数城市居民具有一种回归自然、向往乡村的生活愿望;从消费动机上看,城市居民拥有一定数量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和较为固定的闲暇时间。
 
“这样的市场条件促使我们必须以短程观光与短暂度假为项目设计蓝本,‘短’体现了都市农业园区今后发展的实际规律和目标”。陈袁华对都市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
 
如果说功能结构与市场导向的短板是一个长期的显现过程,那么,同质性园区的盲目建设则将在短时间内排挤掉都市农业的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7.2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160亿元。农业部公开数据显示,未来10年我国休闲农业产业仍将保持约20%~30%左右的高速增长。
 
那么,在这一连串喜人数字的背后,都市农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又如何?
 
“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尝试通过发展都市农业来重新构建本地区的农业格局,大家都在做,但到目前为止还都处于尝试阶段,没有一个做得非常有亮点。”张天柱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
 
“都市农业是一个实现产业链的过程。过去我们的做法是到处看,看完之后就照抄照搬,不注意提升和提炼,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容易犯一些共性病。”张天柱认为,要做好都市农业,科技非常重要。农业园区既可以通过产品展示吸引人,也可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线来实现。总之,一定要有自己的亮点,而所有这些,都需要科技的支撑。
 
对此,陈袁华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都市农业园区的景点开发,一定要根据当地特色与企业实力来进行,结合未来的预期目标及当下的现实情况。另外,园区的开发是一定要特色化的,促成各个景点之间观赏与娱乐的互补性,防止产品的雷同。只有园区功能不断丰富,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把根留住 多元建构
 
事实上,与激烈同质化竞争造成的羸弱局面相比,都市农业发展根基的动摇则令更多的业内人士感到不安。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都市农业功能之一的观光休闲,必须要依靠农业来做,如果单纯做观光休闲,其生命力是不可持续的。都市农业绝不等同于休闲农业,而应该是多种农业方式、方法的总和。”张天柱如是说。
 
“要牢记第一产业是根本!很多地方搞休闲农业园区,可到最后却变成了乡村酒店或者休闲度假村,根本没有什么农业成分在里面了。”谈到这个话题,一向乐观的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奕捷没有了此前的笑容。
 
据记者了解,休闲观光农业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在于,很多地方的整体布局十分散乱,没有得到有序规划和管理,尽管目前有些城市已开始实施都市农业规划,但大都停留于宏观层面,并无具体标准。
 
那么,除了政府的有效整合与调控,都市农业还存在哪些突围之道呢?
 
“都市农业一定要融入到城市的经济和生态之中。我们现在的都市农业,都是以点在做,龙头企业在做,没有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大范围的行动,局限性十分明显。”张天柱认为,一旦通过社会的力量去推动,都市农业就会拓展自身的活动领域,它会进入市民的家庭,包括阳台、屋顶、社区,其理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长期从事“阳台农业”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德纯告诉记者:“家庭园艺是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这个产业有巨大的需求和市场,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步入该领域,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
 
此外,都市农业的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建设也成为了农业专家关注的重要议题。
 
“都市农业重视的是农民与市民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双方可以建立各自的生产或消费合作社,并且将二者进行有效对接。”陈奕捷认为,在都市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农民的组织,只有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之后,才能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的经营和管理。
 
《中国科学报》 (2013-06-12 第3版 技术经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