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春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5-8
选择字号:
中国核电:博弈中缓慢前行

 
核电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图片来源:www.183read.com
 
■本报记者 贺春禄
 
近日,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意味着受到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的中国核电终于开始启动。
 
在当前雾霾仍然挥之不去的背景之下,发展更多的清洁能源无疑已是大势所趋。那么,身为清洁能源之一的核能是否因此摆脱安全事故的阴影,就此一路高歌前行?
 
发展取决于博弈
 
“其实,这并不是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电的首次重启,应是去年10月底国务院宣布核电重启后投产的首个项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2012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会议要求,在建设节奏上要合理把握、稳步推进,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在准入门槛方面则提出: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而且要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
 
当前,全球核电占发电总量的14%,但我国核能所占比例不足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福岛核事故爆发迫使中国中止了原本的核电计划,核电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的消息传出后,外界纷纷评价认为意义较大,核电将有望在能源机构中贡献应有份额。
 
但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蔡国田对此次重启持有观望的态度。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一次消费中所占比例要达到11.4%,到2020年为15%。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中,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一旦真要如期实现以上规划指标与减排承诺,在短期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仍然难挑大梁之际,不发展核电无疑将加大目标的实现难度。”蔡国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他认为,若在此背景下分析,此次核电重启意义确实比较重要。但同时他也强调,核电重启是否能积极复苏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减排倒逼压力。
 
“现在就看中国能不能顶住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能不能在国际气候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如果暂时能顶住,可以先不发展更多的核电,而选择污染相对高一些的火电——因为核电安全问题始终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蔡国田说。
 
内陆核电仍观望
 
去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规划中,特别强调在“十二五”期间只会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会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此次福建宁德核电站机组商运重启后,关于“十二五”后内陆核电站是否还会重启的讨论喧嚣尘上。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内陆核电站是可建的。关键是要集中论证是不是对环境无害,最重要的是要确保环境的安全。”
 
徐銤认为,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宣布关闭境内17座核电站,更多地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而法、美等国始终没有停止国内核电站的运营。
 
“全球核电已经运行14000堆年,总体上看是安全的。出现的三次大事故,并非仅仅是技术原因导致,很大程度上与人的因素以及突发自然灾害脱不了干系。只要对当地内陆的地质情况全面细致了解清楚,内陆核电站是可以建造的,不能‘因噎废食、谈核色变’。”徐銤说。
 
事实上,当前,中国核能发展也已跃上新台阶。
 
譬如去年11月,由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通过科技部验收,标志着我国核能发展“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4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P1000初步设计也通过了国家核行业权威鉴定。
 
不过,林伯强认为,内陆核电站能否发展要看今后中国核电发展规模的大小。“如果今后发展规模不够大,那么内陆核电站并不需要建设。”
 
他指出,一旦核电要达到中国发电总量的8%~10%,仅在沿海建设将难以承受,届时向内陆发展则将是必然趋势。
 
业内专家也认为,内陆核电站能否重启的关键,仍在于今后国家能源结构的政策布局与战略调整。
 
“说到底,这仍是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也是中国在国际气候问题中的持续博弈。”蔡国田说。
 
徐銤还表示,今后随着安全标准的提高,相关允许建设内陆核电站的法规、政策在未来将有望放开。
 
必须谨慎前行
 
尽管对于内陆核电站是否应当开启、何时开启始终众口不一,但加大核电站的安全性能却并无争议。
 
“核电安全的问题和风险还是存在的。日本是全球核电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都出现了福岛核事故,我们将来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很难说。”蔡国田说。
 
他指出,中国核电发展一直“以市场换技术”,“如今我们基本能掌握核心技术,但要做到百分之百没问题依然不太可能。尽管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安全问题,但核电站机组运行系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
 
林伯强则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暂时不可能大规模建设核电站,但5至10年后大家会渐渐淡忘福岛事故,环境会相应缓和一些。”
 
他表示,安全问题是核电建设永远绕不过的坎。福岛核事故带来的影响只能慢慢淡化,而且还不能再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否则中国核电的发展将更加缓慢。
 
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所占比重仍然非常高,是否选择核能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边是社会安全的问题,另一边则是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对此,蔡国田表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是非常困难的。核能的发展完全在于国家政策的出发点,这也是一场博弈。”
 
从目前来看,他认为国家的政策还是比较谨慎的,“此次重启核电事先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但是,蔡国田颇为担忧地对记者表示,此次核电重启后各地方的建设步伐千万不能迈得太大。“中国特色是上层开了一个小口子,地方政府就会撕开一个大口子,一定要警惕各地的跟风建设潮。”
 
《中国科学报》 (2013-05-08 第7版 能源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