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小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6
选择字号:
远说积水潭
 
■潘小松
 
昔我往兮,杨柳依依。
 
读了一辈子《诗经》里的这八个字,在北京积水潭北西海子水岸,才知道它说的实景是什么样子。西海子北岸有两人合抱的大杨树和大柳树错落依水而立,树下是钓鱼的人排水沿而坐。南岸亭台楼阁,有古寺遗迹。南岸高墙里今天的积水潭医院原来是棍贝子府,那里的水面今天叫“积水潭”。贝子府遗存的建筑也很有特点,属于较原生态的旧迹。这处府邸的水的来源要追溯到清嘉庆皇帝的宝贝女儿之一在此建府的时候了。钦赐公主引御河的水入府,这在当年属于 “殊恩”。
 
今天的北岸一片新旧四合院。偏西曾经是明朝政治家、诗人李东阳读书写诗的地方。有寺庙旧迹的指示牌,但是,除了鸟笼子今天能让你想象,别的也就是水岸的杨柳了。东侧有一段红墙,今天是“法语联盟”所在地;还有一家应时的咖啡馆。东南行就是著名的德胜桥了。桥面新拓宽了一倍。新拓东就是后海了。
 
积水潭的水面,在元代的时候,其西岸在今天的地铁积水潭站,往东南,其水呈一大片,并没有德胜桥分开的两域。这里当时西北段叫莲花池。水从海淀一亩泉和马眼泉流经高梁河再到德胜门南侧的“水关”,再往西南注入“莲花池”。水关曾经有石螭,水吐如龙灌,当时是一道风景。明朝建都城于此,水域缩小,一望无际谈不上了,但一苇杭之的景象仍在。围炉冰上喝酒作诗的人也不少。明朝此水南北岸寺观烟雨中梵琳若隐若现,文人卜居,高人藏身其间。周汝昌先生每解《红楼梦》,都说大观园的水面就是什刹海的水面。这里从前并不缺菱角、鸡头米。“十里稻花香”之类是我在志书里反复读到的句子。
 
水关南有镇水观音庵,就是今天的汇通祠,大家纪念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的地方。汇通祠西南侧有小铜井胡同。知名学者梁漱溟的父亲梁巨川当年300银元在此地买了个小院子。今天“解放军歌剧院”所在便是。巨川先生60岁投积水潭。我1984年来北京的时候,“梁巨川先生殉国处”的小牌碑尚在水边。
 
我现在的办公地点在醇亲王府的北墙外,地址是鼓楼西大街。这条斜街也很有历史。从积水潭地铁站出来,往东走到德胜门大街,有一条东偏岔道就是了。这里有条胡同名叫西绦,上世纪70年代考古发现53号有元代民居遗址。醇亲王府东墙有条“甘露胡同”。汪精卫密谋炸死摄政王的地方就在此。王府东北角门的垂花门楼很古老,大钉子都是原汁原味的。斜对过今天“西藏办事处”是醇亲王的家祠。我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在甲158号大门对过有条“铁影壁胡同”。话说民国后有英国人要买这铁影壁,当局就把它移到北海公园去了;至今在北海里面。铁影壁有寺庙在19号,待考。
 
我每周二返所,下了地铁,从汇通祠那个口出来东行,在“山海楼”南折,往西海北沿东行,再南,经德胜桥到后海,一路“杨柳依依”,四季景色不同。我走到“宋庆龄故居”的西墙夹道,北行至鼓楼西大街。醇王府东边的“马号”也较原生态,可惜除了马槽,“浮财”遗留无多。
 
宋庆龄故居原是醇亲王的西花园。再早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宴宾吟诗的地方。里面的六角亭就是“通志堂”主人当年的“渌水亭”,一个很著名的文人雅集场所。《日下旧闻考》很是认真考据了一番。
 
鼓楼西大街东段北折有“旧鼓楼大街”。这是《红楼梦》写到的地方。街的西南有“清秀巷”。明清两代北京地图都标着“清虚观”所在。有大小两寺。有一个石头香炉遗存,别的踪迹难寻。周汝昌说清虚观是白云观,我认为《红楼梦》里的清虚观即此。薛宝钗家的“恒舒当”不知在什么位置。我觉得恒舒当在通州张家湾。旧鼓楼大街的“花枝巷”是民国后才起的名字,所以《红楼梦》里的花枝巷也可能是通州那个花枝巷。什刹海南岸有“鉴园”,是恭王爷的别邸。样子像书里所写外室。积水潭曾经有“镜园”,取西山倒影之意,很有园林意味。积水潭左近有正觉寺,此寺尚存,眼下是一家宾馆;小小一进院落,很安详和宁。
 
积水潭也叫净业湖,以湖岸曾有净业寺也。日望西山,少见青山露脸,雾霾之过也。走在这里还让人想起一个人,同时想起积水潭西北延伸“太平湖”。那是老舍先生。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写的是这一带。他给母亲买的房子也是这一带。斯人已去,此地空余积水潭残景;留给人的只有历史的遐想……
 
《中国科学报》 (2013-12-06 第15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