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6
选择字号:
中国尚无条件开展有偿狩猎
 
■本报见习记者 赵广立
 
“至少需要10年严格保护,中国才有条件谈动物的利用,谈有偿狩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主任、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中国现实情况下,不建议中国上马运动狩猎项目。
 
在解焱看来,中国动物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
 
“中国各类野生动物的数量都已经非常少了,没有打猎的空间。”解焱说,本身中国野生动物的生态区域碎片化严重,许多动物种群数量很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狩猎活动,无异于雪上加霜。
 
面对如此脆弱的动物资源水平,我国的保护力度、管理机制却并不给力。
 
“《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了这么多年,偷猎活动一直都有。”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科学顾问孙全辉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中国需要非常谨慎地考虑运动狩猎。”
 
另外,“国内也缺少公开透明的机制,筹集到的钱是不是真的用于动物保护和对当地居民的补贴?”解焱认为,不仅是动物保护,中国的许多公益事业的公正透明制度,至今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最关键的是保护意识的树立。
 
“运动狩猎传递的信息对动物保护是不利的。”孙全辉指出,刚刚告诉公众要保护,又传递“狩猎合法”,这在信息上是一种混淆视听,容易模糊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概念。
 
“国人的保护意识还远远不够。”解焱举例说,近些年,我国打鸟活动猖獗,从河南到湖南,从山西到广西,鸟儿迁徙的路上,无不遭遇着来自人类的浩劫。
 
另外,中国建猎场的条件还很不成熟。“我去过国内8家猎场,其中3家已建成,2家基本完工,3家在建,情况都很不好。我认为运动狩猎必备的5个条件,没有一条可以符合。” “巡猎印记”国际狩猎俱乐部创始人季伟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对枪支严格管控,导致所有新建猎场必须有围栏。“有围栏动物就没有机会逃脱,这直接违反了公平追逐的理念。”
 
另外,“国内猎人团体还没有成熟到能大批量适应山地狩猎,国外猎人又不让来。所以,各地真的不应该再浪费资源以狩猎场为名做形象工程”。
 
季伟说,2006年国家禁止国外猎人来华打猎,这直接导致猎场没有足够的猎人参与。“猎场终究还是要靠广大的猎人对可再生资源的狩猎,才能形成稳定的资金流。”
 
“要有一个10年,不要吃,不要打,就谈野生动物的保护。中国野生动物现在的状况,数量这么少,环境破坏这么严重,是可以谈这个(10年保护)的。”解焱说,10年过后,保护区建设起来了,管理水平改进了,大家意识提升了,再来看有限的利用。
 
《中国科学报》 (2013-12-06 第10版 调查)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