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艾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6
选择字号:
飞入云端,看见台湾

 
“如果我们是飞鸟,划过台湾上空,看见的会是何种景象?”齐柏林执导的《看见台湾》于上周获得第5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之后,台湾《联合报》在推荐这部台湾影史上最贵纪录片时,曾如此设问。
 
齐柏林飞入云端,以鸟的视角给出了答案,为观众完整呈现了台湾的“美丽与哀愁”。
 
群山高峰、美丽海景、棋盘状的稻田……齐柏林将台湾的壮美景象一一揽入镜头,然而美丽的另一面,却是地层下陷、山坡坍塌、江河污染等等因过度开发、滥垦以及饱受自然灾害破坏的大地伤痕。
 
影片正式上映后,迅速成为台湾街谈巷议的话题,媒体形容该片在台掀起了聚焦环保的“宁静革命”,纷纷呼吁“既已看见,别再回避”。
 
齐柏林拍摄这部耗资9000万新台币纪录片的初衷,也正是希望唤醒民众对脚下安身立命之土地的关注。为此,他几乎投入了毕生的力量。
 
1964年出生的齐柏林原本是一名有着铁饭碗的公务员,30岁时偶然接触到空中摄影,从此迷恋上这一充满风险且需要巨资投入的事业。20年间,他在公务之余租用直升机从空中俯拍台湾,累积下超过40万张的地景照片。
 
“透过不同高度的视野,我跟我们的土地产生了情感的连接。”然而,飞行摄影成为齐柏林“最甜蜜的负担”。
 
一次又一次升入高空俯瞰台湾,齐柏林发现拍到美丽的照片越来越困难,看到高山上的农业、水泥化的海岸、人工化的岛屿,他惊觉过度的建设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2009年,受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所拍摄纪录片《家园》的启发,齐柏林放弃了原本再过5年就能拿到的丰厚公职人员退休金,将自己300万元新台币的积蓄全部投入,并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向银行借贷,开始了首部台湾空中电影的拍摄。此后,在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的资助下,最终完成了《看见台湾》的创作。
 
纪录片拍摄工作启动最初,齐柏林的儿子曾问父亲:“爸爸,我将来会不会念不起大学?”
 
作为父亲,齐柏林曾无言以对,但他后来这样告诉儿子:“如果你将来读大学比别的同学辛苦,是因为你有一位父亲为你所居住的土地,记录了一个没有人愿意记录的事情。”(余艾柯)
 
《中国科学报》 (2013-12-06 第8版 视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