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6
选择字号:
朴仁铎:金牌制片的幸福观

 
■本报记者 张晶晶
 

“每个影视剧要有自己的核,要放佐料,爱情、竞争、励志——这是佐料。但一定不要忘记灵魂与核心。”
 
张晶晶摄
 
中国的大批电视人正怀揣钞票,走在从世界各国购买版权的道路上。
 
他们中有人成功,比如源自荷兰的《中国好声音》;他们中有人惨淡,比如在浙江卫视之前的另一个版本“好声音”。将电影电视看作继房地产之后又一棵“摇钱树”的投资商们,迫切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到底什么样的剧本会火?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上帝知道观众喜欢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又有规律可循,一大批分析师走在分析受众心理特征的研究道路上。他们说,或许,从有着共同文化的东亚圈寻找范本比较好。遍寻一圈,影视业较为发达的日韩变成了第一目标。
 
韩剧在中国的火爆已经不是新鲜事,从最初的《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到2013年最新的《继承者们》《未来的选择》。从最初的兄妹恋、白血病这些为人诟病的俗套、拖沓情节,变成了今天快速、时尚并且成熟的电视剧“制造工厂”。在一部纪录片里,一位韩国官员说,他们很愿意免费向各国提供电视剧版权。在播出之后的衍生品、旅游等商业利益,远比版权费来得意义大。
 
不仅是电视剧,韩国综艺近来的势头也是来势汹汹,湖南卫视引进的《爸爸去哪儿》收视火爆,电视台、广告商、主持人以及地方旅游的多头共赢让电视人们心潮澎湃。四川卫视引进的《两天一夜》目前看来差强人意,但新颖的节目形式仍受到赞赏。
 
究竟是什么决定收视率、口碑和利益?
 
在韩国有着“金牌制片”之称的朴仁铎先生,应“第一制片人联盟”邀请,近日来京向中国制片人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截至目前,朴仁铎已担任24部电视剧制片人,无一亏损,2008年至2010年作品均为当年韩国收视率冠军。其中,2010年作品《面包大王金卓求》创下了50.8%的收视率,被称为韩国电视剧的“收视奇迹”。朴仁铎也是将韩国电视剧打入日本市场的第一人,《冬季恋歌》在日本电视台播出后,赴韩旅游人数是之前的10倍。
 
“影视作品第一要素是要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这个价值观对大众是有益的。这自然而然会给你带来回报。”如果是一部希望能够走向国际市场的作品,那价值观的选择更加需要是普世的,朴仁铎说:“挑选的过程中,题材会越来越窄,爱情、人性、成功励志——这些成为韩剧的创作核心。”
 
十年磨一剑
 
时光倒转到20年前,乡下小男孩朴仁铎,为了“伟大目标”,独自闯荡首尔。他自幼有着“小才子”的美称,作文和绘画能力都非常突出。考入延世大学,他遵从父母的安排,为了成为一名公务员读了行政学。大三服兵役,写了几篇小文章之后,长官安排他从事新闻相关工作,成了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兵役服完,朴仁铎有了与成为一名公务员完全不同的梦想——做一名电影人。回到学校之后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学校图书馆的600多部电影全部看完。
 
“第一份工作是在KBS(Korea Broadcasting System,为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但是不是制作部,是战略企划研究室。”朴仁铎当时的工作,是为KBS制定各项政策,以及节目发展的战略。“熬了10年,终于有机会。KBS给了我一个公派留学的机会,去美国读MBA。结果学了一年,韩国金融危机,中途被送回来。”归国后他升任KBS总裁战略秘书。但这份工作只做了一年,想继续深造的愿望挠得朴仁铎心里痒痒。为了完成这个愿望,他把自己工作以来辛苦攒钱买下的小房子卖掉,揣着钱回到美国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LMU),把大众传媒与艺术MBA读完。
 
回国后他找到老板,要求成立内容战略研究部,自己做了部门主管。“当时做了KBS World,和CCTV4互相落地。另一个主管项目就是《冬季恋歌》,这是KBS试水国际市场的第一部戏,非常幸运,在日本爆红。”
 
十年磨一剑。三十岁才开始做制片人的朴仁铎后发制人,成为韩国知名制片人。
 
幸福三部曲
 
“优秀称职的制片人要有自己的想法,有好的故事叙述能力,能够协调各方顺利完成拍摄,这是基本素质。
 
《面包大王金卓求》最初是个不被看好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小伙子成为最优秀的面包师的过程。这与当时流行的灰姑娘嫁入豪门等流行题材非常不同。“事实上当时电视台也持保留意见,认为这样的题材非常冒险。开播前预估收视率25%,后来超过38%,最高收视率58%,成为近八年来最高收视率作品。”
 
面包师这个职业,在中日韩三国都不是高尚的行业,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位。“所以加上‘王’字,展开一些故事。”在创作阶段,朴仁铎充分考虑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经济经历发展高速,逐渐平缓,甚至倒退,“大家会重新考虑幸福在哪里,希望以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反映这个思考”。
 
幸福是各个形态、各个阶段人类社会的共同命题,家庭伦理剧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各个年龄段电视观众的需求。这样的成功看似理所当然,但影视圈的秘密正在于此,符合所有高收视率要求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这或许与乔布斯的理论相似,用户并不知道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如果你给了他们自己能够说出来的一切,那么他们便会将你抛弃。
 
一个面包如何被幸福充盈?朴仁铎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吃饱的面包,有趣的面包,幸福的面包。
 
“每个影视剧要有自己的核,要放佐料,爱情、竞争、励志——这是佐料。但一定不要忘记灵魂与核心。”
 
2012年,中韩合拍片《幸福的面条》播出,朴仁铎担任制片人。这是一个与幸福的面包内核相似,但佐料不同的作品。故事的原型来自于他本人在美国读书时的真实经历,学习小组讨论至深夜,同组的中国姑娘说要为大家准备面作为宵夜。本来很简单的冲泡碗面结果在厨房呆了半个小时还没有出来。本想取笑一番的朴仁铎听到姑娘给出的原因之后,开始佩服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智慧感。姑娘给出的原因很简单——“半夜吃东西不好消化,要用煮的”。
 
制片人的幸福
 
每每出差来中国,朴仁铎都会借着自己一知半解的汉语功夫,仔细观察中国各个电视台在播出什么。古装剧的精彩情节和宏大场面让他极为佩服,但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现代剧的苍白乏力。
 
他说,上世纪末的韩国电视剧市场曾经流行一种题材:农村小伙来到首尔,通过自己的奋斗帮家乡的父母买了冰箱。有点类似目前中国的电视剧喜欢的诸多题材之一。当时的韩国影视圈也出现投资井喷的情况,房地产、食品公司纷纷进军影视制作,400多家制作公司一夜出现,但最后真正做过作品的不过100家。
 
“因为热爱想从事这个行业,并且同时希望赚钱的话,继续做下去;如果只是希望捞一笔,可以转行了。捞一笔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朴仁铎给希望通过影视剧牟利的人们这样的忠告。
 
在到访北京的前一日,朴仁铎刚刚为中国传媒大学访韩团作过一场演讲。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他买了两本书,《丛林万里》和《趋势中国》,讲的都是关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状。朴仁铎的多年老友、《幸福的面条》中方制片人韩曙永说,他最为佩服朴仁铎的一点便是,热爱阅读,从书中把握时代脉搏。
 
给观众带去幸福感是朴仁铎最大的幸福。
 
“日本的一位韩剧影迷,80多岁的老太太,告诉我她从韩剧中得到了继续开心幸福活下去的理由。那时候最幸福的就是自己,这是制片人最大的快乐。”
 
《中国科学报》 (2013-12-06 第8版 视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