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宝 王金平 廖琴 熊永兰 王立伟 裴惠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1-13
选择字号:
环球科技参考
 
英牛津大学发布报告称
 
全社会亟待制定长期政策
 
近日,英国牛津马丁后代委员会发布题为《高瞻远瞩》的报告指出,为应对不断增加的短期主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需要进行深入改革。
 
20世纪的许多架构和机构是按照过时的地缘政治原则设立的,其中地位日益衰落的参与方仍把持着过高的权力,许多重要的新兴强国实际上无法参与关键决策,已经很难适应“超链接”的全球化世界,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且应该遵循“日落条款”。报告指出,如果能证明哪些机构已经完成使命,而且不再适合或适应相关需求,那么就应终止其运作,腾出资源和活动用于更合适的机构和挑战。 另外,报告还呼吁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等现有的多边机构,以更好地应对全球经济重心向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倾斜的再平衡过程。(王宝)
 
美大学发布2013年海洋健康指数
 
2012年8月,《自然》杂志曾发文介绍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的Halpern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的海洋健康指数(OHI),并利用该指数对全球沿海国家的海洋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该指数是首个对海洋和人类之间的关键联系进行全面量化评估的指数。近日,该研究小组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海洋健康评估结果。新的评估采用了更新后的数据,并加入了新的数据类型。该系列评估结果以网页形式详细展示了全球220个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健康状况,以及各分指标的情况。
 
2013年全球海洋健康指数与2012年首次评估指数相同,都为65分,距离满分100分仍相去甚远。相对于2012年的指标值,2013年的分支指标略有变化。其中,食物供给分指标得分仅为33分,分支指标渔业捕捞得分为31分,分支指标海水养殖得分为26分。这些对人类获取食物有着重要意义的指标得分极低,这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王金平)
 
室外空气污染已成重要环境致癌物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空气污染与癌症》报告指出,室外空气污染增加患肺癌和膀胱癌的风险,是全球最重要的环境致癌因素。
 
IARC审议了来自全球五大洲的1000多篇最新研究论文,分析了室外空气污染中各种污染物的致癌性,尤其是颗粒物和运输相关的污染。因工农业生产、交通、发电等人类行为导致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已使室外空气成为致癌物质的混合物。
 
最新的数据表明,2010年全世界共有22.3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导致的肺癌,预计到2033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将达2500万,其中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廖琴)
 
“国际生态系统水质准则”项目出炉
 
为促进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大学环境与人类安全研究所(UNU-EHS)和全球水系统计划(GWSP)于近日召开的布达佩斯水峰会上共同推出了“国际生态系统水质准则”(IWQGES)项目。
 
由于人口增长、不可持续的开发、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健康。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速度要远快于其他自然系统。目前,国际上只有饮用水、娱乐用水、灌溉用水、牲畜用水、水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准则,而生态系统则没有类似的国际水质标准。IWQGES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制定一套自愿的、基于科学的政策和技术准则,使区域、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改进其水资源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框架。该准则意在涵盖范围和重要性方面都具有全球性,并将重点放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其对水生资源基础的保护能力。
 
IWQGES项目将解决水量(包括水的可用性、随时间的变化和水体的形态)和水质(包括化学、生物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的问题。(熊永兰)
 
氧含量充足不一定导致高级生命演变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题为《地球大气层大氧化事件后的氧动态研究》的文章指出,南丹麦大学的研究已经表明,21亿年前地球氧含量很可能与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氧含量相当,但当时并未出现高级生命。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氧气含量上升高达10%,此时生命个体较小,通常以单细胞生命形式存在。早期研究认为没有足够的氧气,使其生命个体进化更大。但现在丹麦、瑞典和法国研究小组表明,实际上在寒武纪大爆发前有大量的氧。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大约有20.8亿~21.5亿年历史的岩石发现,在当时深水和大气中都存在氧气。研究人员表明,尽管不确定氧气的含量,但充足的氧气和充裕的时间,足以允许高级生命的进化。
 
通过20亿年前海底岩石研究发现,含碳微生物下沉到海洋底部,形成富含碳的岩石。这使碳存储在海底,而不能被释放到空气中的碳,从而减少了氧与碳的反应,这导致海底氧浓度的提高。研究人员指出,氧含量增加可以侵蚀陆地岩石,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生命进化的营养物质,如磷、铁等。(王立伟)
 
西南极洲气候变化未超出
 
过去300年波动范围
 
近日,《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GR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西南极洲气候变异的308年纪录》的文章,指出目前人类活动对西南极洲气候的影响并没有超出过去300年间气候自然变动的范围。
 
近几十年来,南极半岛和西南极洲急剧变暖。尽管气候模型表明该地区发生了大幅的自然气候变异,但一直缺乏该地区长期温度变化的仪器记录证据。来自英国南极调查局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2010年和2011年采自西南极洲艾尔斯渥兹地的氘同位素数据,计算了过去308年间(1702~2009年)西南极洲沿海的气候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艾尔斯渥兹地的气候变异受到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和大气压力的强烈驱动,并与当地的海冰条件有关。记录显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开始变暖,变暖幅度与在南极半岛和西南极洲中部观察到的幅度类似,但是,这种变暖趋势并不罕见。同位素记录的19世纪和18世纪中期发生的变暖程度要比现在剧烈很多。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人类活动对西南极洲气候的影响没有超过过去300年间气候自然变动的范围。(裴惠娟)
 
《中国科学报》 (2013-12-13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