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1 5:42:34
选择字号:
放生与动物保护

 
2010年摄自台湾
 
■王德华
 
近几年宗教放生活动很活跃。
 
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心灵可以得到净化和升华,可以有寄托。所以,人应该有信仰。没有信仰,会产生很多麻烦的事情。
 
宗教和科学是两个方面,二者在某些理念上也一直存在冲突。一直有学者努力想把宗教和科学统一起来,但宗教和科学在某些方面是很难统一的。
 
宗教界的放生是一种善举,但不能把放生简单理解为保护动物。把一个生物释放到野外环境中的时候,要考虑自然界的规律和平衡。自然界的规律是天理,放生活动要循天理。
 
什么是天理?简单说就是生态关系,自然界的平衡。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在大自然力量的裁剪下,各自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和谋略,不同的生物种类之间也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大家在一种大自然的默契下共享着资源,繁衍生息。一个稳定的自然系统抵抗外界力量的干扰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已经被确定为是影响和干扰大自然最强大的力量。
 
放生要考虑当地的生态关系,考虑当地的环境,考虑所放生的动物的生理需求和对栖息地的需要。放生的目的是保护生命。动物被放生到自然环境中,会有两个结局:1.如果放生的物种“强大”,会成为入侵种(生物入侵是近年备受关注的生态问题之一),破坏当地已经建立起来的生态关系(如食物链、食物网等),造成当地物种的绝灭(生命死亡);2.如果放生的生境不适合放生的动物生存,动物则不能正常生存,最终也会死亡。据有关报道,巴西龟在中国已经引起一些生态问题,有些是养殖的问题,有些是放生的问题。在台湾也早就有呼吁声音了,在台湾太鲁阁的一个展览馆里,有专门介绍放生与生态保护的图片和文字 (见下图)。
 
生态关系一旦被破坏,要恢复是很难的。生态关系被破坏,对于生命就是灾难。忽视天理,随意放生,很容易造成生态问题。建议宗教人士和相关管理部门,在了解古老博物学(自然历史)的基础上,还要懂一点生态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善事。如果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关系,自己还认为是做善事,其实是做了一件很错误的事情,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
 
善心也有可能做的不是善事。宗教界需要注意生态关系,民间的动物保护组织也应该了解生态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生命是等价的,在自然界生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大自然的儿女,都有享受大自然美好环境和资源恩赐的权利。
 
保护动物,要尊重科学。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2]王勇
 
放生,是种善举,但要科学放生。
 
[1]吕喆
 
放生的原则应该是——放“熟”的,别放“生”的。
 
被放生动物应该熟悉被放生的环境,是一种回归。
 
如果放到一个生疏的环境中,可能只是换一种“死法”和“死尸归宿”而已——动物不是被人杀死或在人手中饿病而死,而是被饿死或被其他动物咬死,动物的尸首不是被人吃掉,而是被其他动物或微生物吃掉……其实都挺惨的。
 
《中国科学报》 (2012-06-01 A3 博客@科学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