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29 5:52:35
选择字号:
不说烟,说铅
 
■郭桅
 
吴宝俊兄的博文《有烟有钱的黄金时代》俺非常赞同,但还是有人非要钻到“科学的牛角尖”里。好吧,俺再给他加一把火。
 
我本人不抽烟,但绝不干预别人抽不抽烟,那是个人的事。我家里,父亲很早的时候就戒了烟,岳父还没有戒掉,但他老人家从不当着家人的面抽烟,公共场合也很体谅他人从不抽烟。
 
可是像岳父一样能时时体谅他人的烟民在国内极少。上海是第一个控烟立法的城市,但是效果极差!饭店大堂里经常烟雾缭绕,而旁边总能见到孩子甚至孕妇的身影。如果看到孩子或者孕妇遭受烟雾的袭扰,我一般会找到服务员,让他们劝说食客把烟灭掉。多数时候,服务员总免不了挨上一顿臭骂。饭店为了生意,一般也只能息事宁人。这就是我们当下真实的情况。
 
可笑的是,直到现在还有人质疑吸烟尤其是二手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于权威的文献报道,还是有人不信,不然可以自己去当“小白鼠”试试看。
 
“神马”卷烟研究所搞的“神马”研究,跟正常的产品研发差不多,为的是增加销售收入投顾客所好,不说也罢。
 
烟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你自己或者一群烟民闷在屋里抽没有问题,但是干扰到别人的健康就是不对。这也是公共场所禁烟的意义所在,可惜我们做得非常糟糕。
 
好了,不说烟,说铅!
 
开车的人都知道无铅汽油,可是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其中的来历。铅,在上世纪第一个汽车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祸人间。很多与汽车汽油无关的人类以及很多动物都成了受害者。读《万物简史》一书,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
 
一个天才发明了含铅汽油,这给他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
 
而另一个天才,在揭示真相的过程中,很长时间都形单影只!面对利益集团的打压,他很痛苦迷茫,也很无奈悲伤,庆幸的是他坚持了下来,用证据告诉我们真相,并拯救了人类。
 
前一个天才叫托马斯·米奇利(Thomas Midgley),他还发明了另一个罪恶的工业产品——制冷剂氟利昂。
 
后一个拯救人类的天才叫克莱尔·彼得森(Clair Patterson),这位仁兄是位意外的英雄。彼得森本人是一名地质学家,当时他跟随他的导师从事地质研究,老板让他通过检测铅的同位素含量计算地球的年龄。课题进展得很吐血,本来导师许诺2年就可以完成。结果各种原因让他这个博士经历不得不一延再延,足足做了7年。原因在于他发现他的岩石标本总是受到空气中铅的污染。在课题进展的同时,他很疑惑,为什么空气中铅的含量如此之高,这似乎不合逻辑。后来终于锁定元凶——含铅汽油。
 
然而,揭示真相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四面埋伏。化工业的巨头“买通”了一些所谓权威的病理专家出具了“铅无害的报告”,报告称过量接触含铅汽油,排泄物中检测到的铅并没有增加。
 
实际上后来搞清楚了,大部分铅会蓄积在骨骼或牙齿当中。
 
但如何证明汽油里的铅是空气污染的最终元凶呢?彼得森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利用冰核里的信息。他来到格陵兰岛,这里每年的积雪层次分明,只要数一数这些层次,并测量里面的铅含量,就可以推断出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内全球大气里铅的浓度。
 
结果令人震惊——1923年之前,大气里几乎没有铅,而自那以后铅的浓度不断升高。从此,彼得森立志与铅战斗到底。化工巨头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彼得森矢志不渝。直到1986年,美国政府才彻底屈服,抛弃了铅——禁止任何含铅汽油的流通。
 
这就是科学!这也是良心和人性!彼得森的贡献大于多数诺奖获得者,应该被后辈铭记!
 
不说烟,说铅!以史为镜,问问自己的良心。
 
(http://blog.sciencenet.cn/u/mullergw)
 
《中国科学报》 (2012-05-29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