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1 7:9:26
选择字号:
选题不当将研究生推出科研之门

 

 
■导师如果想让研究生在学术上成长,一定要注意选题,切忌不切实际地一味“高标准,严要求”,更不要让研究生成为炮灰。要小心培养他们本来就不强的研究欲望,就像呵护娇嫩的花草一般,否则很可能将他们从科研道路上赶下去。
 
■选题不合适很可能扼杀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发生这样的事情,导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徐耀
 
我曾经批评过给研究生不当选题的事情,也曾经表达过如何给研究生定个合适的题目。虽然在研究生选题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但也未能完全避免不当选题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非常遗憾,我最近才知道2009年毕业的两个硕士之所以没有直博,我的选题不当是很重要的原因,可以说他们是被不合适的选题推出了科研之门。我要向他们表示歉意。
 
Z同学和S同学2007年入所开始课题研究,我给他们定的题目是CF结构研究,试图对CF微结构的认识更深入一些,主要使用XRD全谱拟合法和二维SAXS法研究CF的结晶和孔隙。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学薄膜和纳米材料,对CF没有任何积累,平时Z同学和S同学连个能够讨论的同学都没有,除了和我讨论,只有自己琢磨,因此这个理论性很强的课题对于他们太难了,在我和他们的讨论中我可以感觉到。
 
我也深知这个课题不容易,在他们身上下的功夫也挺多,但最终还是扼杀了他们的研究热情,以至于拒绝读博。我的研究本来和CF没有任何关系,那年恰逢我所CF项目攻关,领导觉得我在表征方面的一些积累可以为攻关做些事情,于是要求我安排学生做,虽然我知道困难大,但知难而上的个性和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理想让我“勇敢”地接受了任务。为此,我安排Z同学和S同学去浙江大学向已经退休的吕光烈教授学习全谱拟合法,安排他们去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做SAXS实验,尽量给他们提供实验条件和讨论,即使如此,我依然没有足够的精力给他们更好的指导(再说,我也和他们共同学习)。他们很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学习了很多理论,最终将课题完成得很好,但都不愿意继续上博士。最近和另外两个学生聊天,才知道,Z同学和S同学对课题是不满的,这也是促使他们不上博士的重要原因,如果我给他们更合适的题目,也许他们就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为此我深感歉意。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选题不合适很可能扼杀研究生的科研热情。发生这样的事情,导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我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给他们定难度大的题目,我也必须承担将他们推出科研之门的责任。
 
导师们给研究生定题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在导师的角度上,都能够成立,但是对于研究生就未必了。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虽然我认为给国家攻关作点贡献是应该的,但学生们也许会认为我在浪费他们的青春。事实上,在Z同学和S同学毕业后,我再也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研究,毕竟这不是我的研究范围,再说领导后来也没有要求了。从最终效果来看,我确实给他们定了不合适的题目,让他们“浪费”两年时光,而且我也不知道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是否有意义,因为科学上的疑问依然存在,而我已经撤下战场了。在这个事例中,领导也应该负一定责任,不应该想当然地让一个人踏入他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很可能领导浪费了我的精力,而我又将浪费传递给我的研究生,直至将他们“推出”这个门。
 
痛定思痛,导师如果想让研究生在学术上成长,一定要注意选题,切忌不切实际地一味“高标准,严要求”,更不要让研究生成为炮灰。要小心培养他们本来就不强的研究欲望,就像呵护娇嫩的花草一般,否则很可能将他们从科研道路上赶下去。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不上博士,我费那三年的劲干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u/ICF2009)
 
[74]Lupus
 
硕士只是科研的入门,培养基本素质的初始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他们可能已经有能力判定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所以只要他们能有更好更适合的选择,前途更好,自己更快乐,不直博也无妨。无须自责。
 
另外,把最硬的骨头交给初入科研之门的硕士生来啃,处理不当,是有可能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恐研症”的。他们毕竟心理承受力还不强,又有毕业的压力。最硬的骨头,应交给博士后做。
 
博主回复:当时没有博士后,其他博士也都有了课题,也只有他们还空着,总而言之,捉襟见肘。
 
[39]leechg
 
这里我有个疑问:导师接到课题之后是把它作为自己研究的内容还是培训学生的内容?若是前者,那为何导师不亲手做该研究的实验,至少我学校的导师们几乎没有亲自动手做实验的,那导师们花费数年得到的实验经验还怎么发挥作用,学生能像导师那样有经验地处理实验中一闪即逝的突破点吗,学生能敏锐抓住实验中一个看似误差的突破口吗,或者难道什么实验都只需要有个人来做、而不必考虑做实验的人的水平、学识、能力、经验是否足够?昔日没自己实验室的求学过程中,导师们做了很多实验;而如今有了自己的实验室、经费,导师们反而就不做实验了,这是不是会令导师们失去科学的直觉?至少我导师给的一些指导有时明显有问题,比如忽略水和酒精形成共沸物,比如忽略那两种溶剂根本不能互溶……
 
那若是后者,即培训学生,那是不是会耽误国家在这项科学研究的进展,是否显得儿戏?
 
博主回复:你讲到根上了:项目究竟是研究内容还是培训内容,这本来应该分清楚的,但事实上很少有分清楚的,无论国内外。好一点的,会把项目中的科学问题提取出来让学生探索,项目由工作人员完成,但大多数导师底下只有研究生,只好不分了。
 
[9]qiongjiaoshou
 
科学研究上不存在选题当不当,只有能力与水平或者运气之分。一个课题不可能出成果却偏有人选了它,结果没有达到预期。这只能证明当初的选题能力太差,选题能力也是科研能力的一个表现。但是,选一些易发论文的题目也未必是科研能力很强的表现,是投机在作祟。我们有很多博士为了学位喜欢选容易的题目,这也是造成我国难出大师原因之一。如果大家做学问不是为了名利,选择难题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我见过欧洲的一个学者为了研究一个超级难题直到退休仍然只是一个讲师,我对这样的学者还是非常钦佩的。
 
博主回复:咱们的国情必须考虑。如果单单追求科学,恐怕生源要减少90%。我们只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选题不合适有很多原因,这里谈的只是其中之一。
 
《中国科学报》 (2012-03-01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