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21 6:32:23
选择字号:
冠科:多种方式创新药理研究

 

实验人员正在进行细胞培养 图片来源:冠科
 
■本报见习记者 王庆
 
“他们现在真是世界级的平台了。” 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冠科”)曾经的客户石和鹏这样评价道。
 
现任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的石和鹏曾在“扬子江药业”工作,当时该公司正是冠科服务的第一家国内客户。
 
冠科是一家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企业,主攻临床前研发。
 
简单地说,临床前研发首先要解决在研药物的两个问题:药理,即药物的有效性;毒理,即毒性和副作用。冠科目前主要从事的是前者。
 
在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还是一个新兴行业,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就能得到如此评价,这意味着冠科自有其独到之处。
 
创新动物模型 迈出关键一步
 
冠科的共同创立者、现任CEO吴越,具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和MBA学位,从1996年开始在美国罗氏公司担任商务开发和策划经理,3年后在美国创立Unimicro公司并任COO,2001年在世界著名生物风险投资机构Burrill & Co.担任亚洲区负责人。
 
2005年,他看准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迅速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决心回国创业,并于2006年创立冠科。
 
对于行业情况以及公司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吴越都有着非常清醒的分析和判断:首先,公司定位在药物临床前研发,主要包括化学药和生物制药两个领域。当时国内化学药研发外包已经有了一定发展,而相应的生物学评价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吴越认为,要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长期保持优势,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关键领域,并要做得足够专业。因此,冠科决定以其擅长的肿瘤药理研究作为切入点。
 
当时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肿瘤药效动物模型正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临床预见性较差。也就是说,由于传统动物模型本身的不足,抗肿瘤药物的药效问题不能在临床前研究中充分显现,而只能在临床阶段才会暴露,这对医药研发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当时冠科只有50万美元可供使用,而研发新的抗肿瘤药动物模型则需要45万美元。”吴越回忆道。
 
经过一番权衡考量,冠科还是下决心集中优势兵力,并最终攻克了这个难题。这是冠科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正是这一突破使冠科抗肿瘤药物研发平台得以建立,并快速发展成国际领先的重要平台。
 
不断尝试研发外包合作新模式
 
在创立之初,冠科将目标客户设定为海外中小型医药企业。
 
海外中小型企业创新欲望强烈,但资金不足,冠科刚好可以为这样的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策略的不足也逐渐显现:由于生物医药研发周期很长,冠科与海外客户沟通磨合也需要一定时间,而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自身也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成为冠科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
 
因此冠科决定着力开发大客户,并凭借自己的实力吸引到了辉瑞这样的制药巨头。目前世界制药企业前20强中的大多数都与冠科建立了合作关系。
 
冠科近些年也在不断开发国内客户,与扬子江药业等企业合作开发新药。
 
据冠科商务副总裁娄实介绍,在与国内外药企合作过程中,冠科不断探索新模式。
 
他解释说,简单代工模式,如苹果公司找代工厂生产iPhone手机,会在完成全部研发设计后,向加工厂提供整套设计,甚至工艺和质量标准,代工厂所做的就是以高质量和低成本完成加工;而另一种定制模式,如HTC,以自己已经具备的自主创新能力,仅仅根据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客户需求,研发出满足终端用户需求的产品。
 
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传统模式类似前者,而冠科目前的服务更像是后者。
 
客户将高难度的研发任务交给冠科,提出研发方向,而专利创制则完全由冠科来完成,最终交付客户的是具有专利保护的创新药临床候选化合物。
 
此外,根据国内客户的特点,冠科还对合作模式作了进一步创新。
 
和国外大公司相比,国内制药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新药市场前景预判能力都较弱,往往对药品研发前期投入较少。
 
根据这一特点,冠科作出了调整,降低准入门槛,为合作伙伴设计提供风险/利益共担的研发服务模式,即收取相对较低的前期研发费,但分享未来药品最终上市后的收益权。这样,一方面合作伙伴可以有机会早期介入新药研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双方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得双方更加信任彼此。通过长期收益的绑定,双方都会尽最大努力,完成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
 
鼓励创新竞争
 
对于创业之难,吴越深有体会。
 
特别是很多回国创业者,可能对国内情况不熟悉,也缺乏资金和平台。国家现有扶持政策又难以解决这一问题。
 
吴越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医药创新服务模式:由政府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冠科愿意提供技术、财务等咨询服务和技术平台,以便让更多的创业者尽快步入正轨。
 
从事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扶持工作多年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吴玫涵对这一构想很感兴趣。目前中关村正在通过“金种子”工程等多种形式帮助创业者,欢迎冠科等已经有所建树的企业共同扶持更多生物医药创新企业。
 
对于可能形成的竞争,吴越表示并不担心:“这个领域是很大的,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做。不是怕竞争多了,而恰恰是这个产业需要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和创新氛围。而且可以通过合作,更好、更快地推进新药研发。”
 
《中国科学报》 (2012-02-21 B2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