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中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31
选择字号:
“热锅”上的教授如何宁静致远
 
■林中祥
 
一个月前与北京一所大学的教授一起出差。我们是同行,闲聊起来,他说他申报了他们学校最低一档的教授岗位。我问为什么,他说,他们学校对每档教授每年需要有多少万元的经费入账有明确的规定。
 
我问他最低一档教授每年要多少经费入账,他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不说具体数字了),我说你们学校牛呀(现在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额好像只够他们一年左右)。听这位教授说,这所学校的科研经费在北京是排在前列的。
 
听到这个数字,我知道这是教授头上的一道紧箍咒,每年要完成这么多经费就会让许多教授在忙今年任务的时候,愁着明年的经费如何完成——这位教授说,一到年龄他就退休。
 
教授们科研必须要有经费,但这经费到底多少为好,我的理解是,让教授能够出好成果所需的经费就足矣(这要根据这教授当前的实际情况,不要用诺奖获得者的要求来统一标准)。例如做大工程的项目所需经费就多,一些实验研究可能并不需要太多的经费,如果做理论研究需要的经费就更少。
 
对教授学术评价的标准:学术同行们的评价与在同领域中的学术地位。我相信莫言创作所用的经费不一定处于中国文科教授或著名作家的前列。(莫言竟然说,他首先考虑用诺奖的奖金在北京买套住房,这不让大牌教授们笑掉大牙?)
 
这位教授对我说,今年签了个项目合同,可以完成两年的任务了,两年后再说。
 
以前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人陷入困境,现在让人觉得大学教授们有点像在“热锅”上蒸。
 
如果每个教授或教师每年要这样完成任务,我不敢保证不会被“逼良为娼”,尽管我相信绝大部分教师是非常好的。
 
这位教授还提到,领导们、社会活动能力强的教授们,他们的任务好完成些,其中他讲的一些人我是熟悉的。
 
社会上许多企业与高校教授们的科研合作项目“不成功”,出现学术造假,科研经费多而不见原始创新,都是由于不科学的管理与评价机制、浮躁的学术气氛、官本位而致。
 
“热锅”上的教授们如何宁静致远地进行科技创新?
 
有人会问,那是不是对教授们就不管了?
 
不然。让教授们为科研作贡献的原动力是尊严与自尊。有多少在科研上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在高压下做出来的?
 
教授们都是有自尊的,当一个评价体系非常合理的时候,教授们不会不好好做学术,让学生与同行们瞧不起。作为教授会有梦想,就是让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社会与科学的进步作出杰出贡献,更加希望让自己的名字与成就载入史册,哪怕是教科书也行。
 
对少数确实不思进取的人,可以进行适当地“实验室分配”“研究生人数分配”“对学术贡献的褒扬”甚至岗位上的调整,但前提必须是合理与科学的,而且也是人性化的,更应该是服众的。(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跟贴
 
[132]韩枫
 
一所真正开放包容的大学,是能够容纳不同声音的。
 
今日的中国,选择越来越多,大学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但学校在要求老师,其实老师也在要求学校,有些问题可能今天我们还改变不了,但是有一些是需要通过科技工作者们共同努力来解决的。好的大学,会有畅通的意见表达和反馈机制,会有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这些都是大学领导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107]words007
 
建议国家按计划分配经费到主力研究所和研究型大学实验室,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不让他们费时费力去搞貌似公正的申请,减少跑课题拉关系的时间,增加科学家坐实验室的时间;当然,申请国外的基金不限。同时国家或私人机构设立公共基金,鼓励非主流科学家自由研究,规范化考核。
 
[91]whale11
 
各学校(XX学科)在评估时,总是比较科研经费多少,拿了多少纵向横向项目,国家地方的重点项目多少,长江学者、杰青、院士多少,SCI检索一、二区论文多少。一般的教授就感觉很吃力,早退休早解脱是不得已的选择。
 
[57]翟远征
 
人大多是有羞耻心和自尊心的,大学老师们也不例外。
 
就算学校不规定这,不规定那,我想大多数老师们也会去努力工作、努力发论文、努力申请课题,不然一则会在领域内没地位,被同行们看扁了,二则也会被学生们看扁的。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令人无法坦然接受的。
 
所以,在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今天评估,明天考核的,因为大家的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你。
 
《中国科学报》 (2012-12-31 第6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