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28
选择字号:
咖啡
 
■姚谦
 
喝咖啡的方法与态度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
 
我想我办公室里的同事对我的形象符号,就是又卷又乱的头发和手上一杯咖啡。
 
是的,我每天早上醒来,让脑袋开机的动作就是喝一杯咖啡。
 
因为地利之变,我北京与台北办公室旁都有一家星巴克,如果近十年来以消费累计计算,我应该是最顶级的VIP 了,然而这是在最方便与不作选择下的自然反应,实际上喝咖啡应该有更多的情绪与口味的选择,如同我一有任何机会,总会试着尝试不同的咖啡。
 
我咖啡的启蒙应该是在30年前。当时在台湾我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每周末在日式咖啡店里奢侈地喝上一杯昂贵的滴漏式咖啡;另一个选择就是每天早上喝一杯7-11 物美廉价的美式咖啡。
 
当时初到台北的我是个穷小子,自然7-11 是我最佳的选择,即使没有任何口味的选择余地,而且常常喝着煮糊了的咖啡,情感上依然觉得满足。那是一种年轻男子每天早上加足了油,面向工作的一种精神宣誓。
 
可惜当时的台湾咖啡是奢侈品,年轻人喝咖啡的少,常常如7-11 店员所说,那一天只卖了一壶咖啡,而那壶咖啡只卖了我这一杯。一年后,7-11 就不再做这服务了,但我至今仍念念不忘,那段时间早上挤公交车上班,下了公交车买杯咖啡走向办公室时的自己。
 
我真正对咖啡上瘾,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常常去美国加州录音的那段时间。
 
在陌生的环境里工作,心灵特别自由。在加州西郊靠海区域,随处可买到义式浓缩咖啡,无论在宽广的街道边,或者在圣塔摩尼卡的沙滩上,处处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像女神缪斯般,让当时在录音的我有了许多灵感,写了许多歌,同时也让我知道,咖啡如红酒般,不同的咖啡都能辨识出原产地空气的芬芳。
 
从此以后,我无论旅游或工作,总是不忘去品尝当地销售的咖啡,后来咖啡越来越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咖啡供货商,可以让我在任何地方尝到不同的咖啡。
 
中国台湾算是咖啡成长快速的区域,很快的如我这样喜爱咖啡的人口激增。在台湾可以喝到各式各样的咖啡,最普及的是星巴克以及意利,它们都算目前全世界较大的咖啡商,也许因为太普及了,也就满足不了我的猎奇性格,所以我还是不断地寻找,如同探险家般,总是以为有另外一个桃花源等待自己发现。
 
我喝过印度尼西亚的丁香咖啡,浓浓的土地味,浊浊的咖啡渣,有着身处雨林中的潮湿嗅觉;我也难忘越南的麝香咖啡,虽然至今我仍无法说我喜爱或不喜爱它,但总觉得这是一个奇妙的尝试。听说欧洲人已经发现了借由发酵菌制造麝香咖啡,不用再麻烦越南貂鼠了,这不禁让我想起,普洱茶也是不需要用时间去发酵的新发明。
 
关于越南咖啡,我喜欢的原因应该是他们发展出的传统法式咖啡冲泡法,调上炼乳,又香又浓,是下午茶配甜点的很好饮料。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地方的咖啡豆等着我去尝试,然而喝咖啡的方法与态度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
 
我在巴黎看到,在咖啡店里站着一群人,一杯杯一小杯的浓缩咖啡,促成他们的高谈阔论;我也看到意大利乡间,普通商店里,卖的同样一小杯的浓缩咖啡,当地人当作一杯茶般,潇洒的一口饮尽,转身离开;在日本,我看见日本人把咖啡等号于时间的诠释,让口中的一口咖啡写满了参与过程中,人们的时间与心意,仿佛不容易的传奇。
 
最近,我在台湾意外的发现了另外一种喝咖啡的方式。
 
台湾麦当劳最近也开始做咖啡的生意。他们用了极清香的阿拉卡比豆;这是一种较昂贵的咖啡,没想到可以在麦当劳喝到,因此我的早餐便从买一杯这样的咖啡开始,再搭配店里销售的进口纽西兰无农药苹果。
 
啃一口连皮也可以吞食的清爽苹果,再啜饮一口微香的咖啡,两种清新单纯的食物却相得益彰,让人感觉滋味无穷,让起床不久的我,可以开始身体力行每天健康的第一餐。
 
(节选自《我愿意》,姚谦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本版未收到稿费的作者请与编辑联系)
 
《中国科学报》 (2012-12-28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澳科学家称观测到迄今最古老快速射电暴 新化石揭示最早的离水探索之旅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