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冬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9
选择字号:
诺贝尔奖得奖之作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
 
■金冬雁
 
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得奖之作都发表在什么杂志上呢?当然CNS是少不了的,确实有不少得奖佳作都刊登在Cell、Nature、Science上。推崇CNS、重视杂志的IF(影响因子),不见得完全错误或没有意义。但我想指出的是,同样有许多被诺奖委员会引述的得奖论文,是发表在优秀的专业杂志甚至是被国内某些评鉴系统认为是次等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学术刊物上的,以下我举一些例子说明。
 
2009年化学奖得主Ada Yonath(阿达·约纳特)关于核糖体亚基晶体学研究的关键性论文,有三篇发表于J Mol Biol(1984、1987、1991)上,也有两篇发表于现已停刊的杂志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1980、1987)上。虽然J Mol Biol(分子生物学杂志)在2008年的IF只有4.146,但在上世纪80年代它是与CNS齐名的顶尖杂志,至今也仍然是结构生物学领域最好的杂志之一,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旗舰。至于Biochem Int由国际生化分子生物学联合会主办,其1999年IF只有0.77。这是小杂志发表大论文的又一经典案例。
 
2008年化学奖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Osamu Shimomura(下村修)从1962年到1979年的几篇重要论文发表于Biochemistry(生物化学)、FEBS Lett(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快报)和J Cell Comp Physiol(细胞和比较生理学杂志,J Cell Physiol的前身)上。上述三份杂志在2008年的IF分别为3.379、3.264和4.313。虽然它们的IF都不高,但在相关领域内仍是重要的学术杂志,也以发表过诺奖得奖之作为傲。
 
2008年医学奖关于人乳头瘤病毒的发现,Harald zur Hausen(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教授被引述的论文有6篇发表于J Virol(病毒学杂志),有10篇发表于Int J Cancer(国际癌症)上,更有一篇发表于Arch Dermatol Res(皮肤病研究文献)上。三份杂志2008年的IF分别为5.308、4.734和1.927,再次说明重要论文也可以发表在IF较低的优秀专业期刊上。
 
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是不可胜数。2004年几位诺奖得主有关泛素的经典论文发表在JBC(生物化学杂志)、FEBS Lett和BBRC(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上,我记得其他人过去也提到过。这三份杂志的IF都不高(2008 IF为5.520、3.264和2.648)。
 
从上述例子可见,诺奖得奖之作也可以发表在相对不太显眼的期刊上。真正划时代的突破,无论发表在大杂志或小杂志,最终同样会得到充分的肯定。从根本上说,从事或评价科研工作和论文,更重要的是其长远影响和科学价值。IF以及其他所有定量指标,只能作为参考,只能在缺乏专家、缺乏客观评价、缺乏更科学评价系统的情况下用作参考指标。即使如此,采用多个不同指标也要比采用单一IF更好一些。
 
跟贴
 
[25]游客
 
IF是对期刊平均被引的一个指标,一个期刊的论文,质量和影响力是高低不齐的。低IF的期刊,也会有高质量和高被引用的论文,SCI也支持对高质量单篇论文的被引比较分析,并可以产生引文桂冠奖和对诺奖获奖进行预测。作者投稿和期刊办刊,当然不应该唯IF导向,科学家作研究,不必唯诺奖导向,这是必要的平常心。
 
[24]jiaoshou
 
这里有个逻辑错误。IF是动态的和阶段性的,它取决于什么?正是发表在杂志论文的引用(主要是他引)情况。如果某杂志发表了某些“大家”的论文,其IF依然没有起色或级别提升的话,也透射出了某些深层次问题。
 
有人说重点不是在杂志,而是在引用。我要说重点在于引用,而不是杂志名。
 
[23]何士刚
 
说得有理。SCI在一定时期有其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应该淡出了——至少在一流的研究机构。
 
[22]慢慢来
 
人家的重要工作发表在普通杂志上,但却得到了高频次的引用。重点不是在杂志,而是在引用。而中国目前的普遍情况是,大部分的文章既没有发表在高水平的刊物上,也没有获得高频次的引用。在这种普遍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先对IF作一些要求是合理的。
 
[21]RAO
 
由于行当不同,IF的数字比较意义并不大,我认为,在本专业的主流杂志上发文章,才是一个研究者的本分。只看IF的绝对数字,大概可以归为看热闹吧。
 
[15]崔克明
 
IF只能衡量所发文章的热度,研究热度越高IF也越高,但最原始的创新往往不被热门人认可,甚至被当时的大家们否认。而诺贝尔奖是只奖最原始创新的(也有发错的),所以最早发表的文章发在不知名的小杂志就不足为奇了。像Nature、Science这些杂志是以新闻性为首要标准的,而且最终决定权在编辑,他们怎么可能都是独具慧眼的伯乐呢。所以他们发的垃圾文章一点也不比其他杂志少,甚至比例更高,而且对批评的拒绝可能更多更严重。
 
[8]安菲菲
 
单位评奖金,为了公平起见还是要有统一标准的,但是,学者的个人学术声望圈内人自然会给出一个评价。
 
《中国科学报》 (2012-10-09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