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1 7:36:4
选择字号:
齿间乡情
 
■韩煦
 
在燕园想找一道家乡菜还真不容易,刁钻的味蕾奔波在淮扬菜、湘菜间,疲倦而无奈。身为异乡客却无家乡菜的慰藉。心中自有些不满与忿忿:偌大一个燕园竟摆不下一张家乡菜的桌子!
 
一日偶然在博实超市旁边狭长的包子铺深处,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卖面摊位。简陋却牢牢地攫着我的眼神。呵,在那名目的下角委委屈屈地掖藏着三个令我日思夜想的字:“热干面”。顾不上那标价竟高了我们那儿三到四倍,绕着票子便激动而亢奋地喊:“我来一份儿热干面!”端上那暖暖的面,猛吃了一大口,咽下去的那刻,才知道什么叫做希望越大,失望越深。北京的热干面显然是经过“改良”的,那浓厚的一层芝麻酱让爽朗率直的面条有了黏稠生涩之感,陌生的味道让熟悉的感觉变得更加真切,但却遥远。
 
想想,那思乡的情愫便如扯不住的风筝在原本就敏感的内心,恣肆无羁。
 
老家信阳在河南省最南部的大别山区,淮河迤逦,穿梭而往,南北勾连处,自有浩荡与蹁跹相望。小城是安静而祥和的,除了近些年来兴起的繁华商业区,一切的建筑都带着最浓淳的朴素,生灵们都笼罩在委和而圣洁的气韵当中。“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的称号的确让在外的我有了骄傲的资本,但是抱枕而眠时,流淌在心间的却是那想想味蕾便会不安分地鼓噪的菜肴。
 
就说那热干面吧,澄黄而圆滚的面条,看着便有一种壮实筋道之感,称上二两面趁着水开之时放进去烫个一二分钟,用漏勺盛上来,漏去水分搁在碗里,放点烫好的豆芽儿、千张、香菜,撮点鲜辣粉,浇点豆瓣酱,小磨香油,拌均匀后,鲜香的气息从碗底直击鼻翼。手指开始不听控制,忍不住地挑起一团塞进嘴里,香菜的清新,豆瓣酱的浓郁,小磨油的香淳一股脑地刺激你的味觉,加上面条的筋道,你会禁不住赞赏连连,一眨眼工夫,碗底便光亮如鉴了。
 
怀念热干面,更是怀念那些我们拥坐而食热干面、相笑而谈生活的美好时光。
 
北京的热干面通常是作为正餐。那一碗面承担了太重的分量,便失去了轻松活泼的内涵。信阳的热干面通常是作为早餐或是晚餐上桌子的。
 
周末的早晨,怠懒到八九点钟光景才从被窝缩出头,在妈妈的催促下穿衣洗漱,然后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开往路口小巷内的菜市场。市场口的早餐点在此刻尤为熙熙攘攘,多半是一家家地围桌而坐,点上两碗热干面,一碗糊辣汤,几根油条,还有洒了白砂糖的豆腐脑和现磨的五豆豆浆,热热闹闹地边吃边说,边说边笑。一个晌午的时光在这欢快的述说或者打闹中安然地流淌。早餐、早餐中的热干面,它们的诱人所体现的,或许就是这暖洋洋、懒散散却又温馨无比的家庭聚会吧。
 
上学的日子里,日日相见的是逼仄空间里熟悉到习惯的同学。奋斗了一天的我们最欢欣的便是那下午五点的铃声,缓慢舒扬的曲调早已被我们慌乱而有节奏的脚步甩到了脑后。那“奔饭”活动最美妙的感受就是偌大的餐厅里,你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饭友们处于那以每秒3人的速度递增的热干面窗口队伍的队首。高中的日子忙乱而紧迫,却总有这一起吃晚饭、吧叽着那熟稔得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备品的热干面的悠闲晚饭时光。无非是对哪个老师发发牢骚,对某个传闻八卦八卦,或者是叹息即将来临的晚自习考试。一天的缄默在这晚饭时刻“爆发”,倾吐的快感释放了一天的压力,笑闹中已将心态扶正。
 
前几日上QQ,一个在本地上大学的孩子写了一篇日志,在末尾写了一句“下个星期去吃热干面”。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远离家乡热干面的孩子好生羡慕,下面的评论也都是什么“我也要吃!”“给我寄一碗吧”之类的。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关掉窗口,关掉电脑,在楼下的食堂里要了一份辣子鸡丁饭,辣得呛出了泪水,麻得舌头不能动弹,失去了味觉。游弋在唇齿间的,仿佛是那年那月那个安静的小城里,我们分享过的快乐时光,带着热干面香气的时光……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
 
《中国科学报》 (2012-01-11 B4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