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23 6:52:43
选择字号:
心血管专家陈韵岱支招:身心健康源自平衡
 
科研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然而长期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性质,使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者们过早地走向疾病和衰老。更可怕的是,许多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不自知,也缺乏相应的保健知识,等到疾病发生时为时晚矣。
 
作为我国宝贵的智力资源,一线科研工作者应该如何防范疾病的发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在政策层面,国家和科研机构又该如何关爱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
 
《科学时报》: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总体的健康水平如何?主要有哪些疾病正在困扰他们?
 
陈韵岱:目前,我国尚缺乏准确的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人员的总体健康调查数据,但一些个案报告表明,我国科研工作者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科研人员容易罹患的主要疾病包括引起猝死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疲劳损伤性疾病及心理疾病。具体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高血压、颈椎病、肩背肌劳损、抑郁症等疾病。
 
《科学时报》:您认为造成科研工作者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陈韵岱:首先,许多科研人员缺乏常见病的预防和识别知识;第二,盲目乐观、重视事业而忽略自身健康;第三,科技工作者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食不规律、普遍缺少睡眠或睡眠质量差、缺少持之以恒的锻炼项目、长期紧张高压力状态等;最后,科研人员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但我国缺乏强制性体检预警以及保护科研人员身体健康的有效机制。
 
《科学时报》:那么在政策和机制层面,国家和科研机构应该如何给科研人员减负?
 
陈韵岱:我建议国家制定有效的政策层面的宣传教育、体检和监督考核机制,开展多种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座,帮助科研人员提升自身的医学健康知识。
 
同时,应该积极向研究人员倡导通过高质量睡眠和健身来提升工作效率等理念,尤其是推行弹性工作制度、提倡科研创新,反对以成果和奖项作为单一的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减少负性压力。
 
《科学时报》:您既是一名医生,又要从事科研工作,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的?
 
陈韵岱:我本人做得也不好,但已经在努力改进。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工作压力和生活乐趣的平衡把握是保持良好健康的基础。
 
《科学时报》:请您为科研人员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提一些建议。
 
陈韵岱: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无论面临着多大的工作压力,都必须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辅以适当的运动和科学的饮食,这是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法宝。
 
许多科研人员长时间在办公室伏案工作,会造成多重慢性损伤,听音乐、眺望远处绿色景观和活动肩背等动作,都可以帮助调整身心的不适。此外,重要医疗指标的检测和每年体检也是必须坚持的。
 
《科学时报》 (2011-09-23 A3 深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