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河南省对外宣布基本完成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集中搬迁任务。图为淅川县滔河乡张庄村移民张志强在搬迁离家前收拾剩余的家当。新华社记者 赵 鹏摄
施国庆
借鉴新中国60年来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经验和教训,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移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移民之路,在移民政策、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和突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在国调办设置征地移民司,在省、市、县政府设置南水北调工程领导组织及移民机构,统一管理移民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针对丹江口水库移民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移民政策;编制了分县、分省、全库的移民安置规划,进行了移民安置点的详细规划设计,保证了移民实施的科学合理性;通过外迁和本地有土安置,解决绝大部分农村移民长期生产出路,初步实现了农村移民的妥善安置。通过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生活系统的恢复重建。
在移民实施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金管理、综合监理、监测评估、督查、审计等移民实施管理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土地资源调配、生产安置专项补助、移民住房补偿补助、集中居民点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创新,特别是地方政府党政齐抓共管移民安置、动员全社会各部门资源配套投入集中移民安置点建设方面创造了新鲜经验。
以上诸多因素,为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第一阶段目标“搬得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丹江口移民的最终成功,有待于高度重视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丹江口库区和移民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库周区剩余资源利用与人口重新配置、水土资源转换后的优化利用、社会系统的恢复重建、移民可持续生计系统与社会网络的重建等,将持续数年甚至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移民社区、家庭和个人的物质型损失已经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补偿,公共设施和生活系统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改善,但对移民过程中造成的经济型、社会型损失仍然考虑得不够充分,移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政治资本,尚需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通过移民自身努力去重构,外迁移民的社会适应、社会融入仍需经过漫长的过程,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尚需进一步发展,移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待建构,丹江口移民安置区及库周区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尚需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只有通过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经过地方政府和移民自身的奋斗与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丹江口水库移民“稳定、发展、致富”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系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
《科学时报》 (2011-11-30 A3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