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四清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10 7:14:6
选择字号:
“羊性”人才能创新吗?
 
秦四清
 
从小咱中国的父母就要求孩子们“听话,不听话打屁股”,长此以往,孩子们就把“听话”当成了圣旨。小孩子好奇心重,问“爸爸,苹果为什么要往地上落呀?”老实巴交的爸爸会说“苹果不掉地下,还能掉到天上啊,哪来这么多为什么,没事自己玩去吧”。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想探明究竟,受好奇心的驱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咱中国人看到苹果落地,觉得那是天上掉下的馅饼,用水洗也觉得费事,用手搓搓灰尘,立马吃进肚子里了。
 
从小,我们的孩子不自觉被培养成了听话的绵羊,好奇心和质疑能力被磨掉了不少。
 
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学生学习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从不怀疑老师讲得对还是不对,从不怀疑教科书的正确性与局限性。每次考试题都有标准答案,答案对不对看看标准答案就行了。
 
我想,如果我们的考题没有标准答案就好了,出题灵活一些,答案有多样性,看哪个学生的答案有创意就ok了。如果大部分考题没有标准答案了,就说明应试教育改革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逐步培养出来了。
 
实际上,许多科研难题的突破方法都没有标准答案,如有了标准答案,科研人员都该下岗了。
 
到了研究生阶段,知识面过窄,缺乏质疑能力,听学术报告提不出尖锐的问题,甚至没有问题可提,已成为研究生的通病。我曾经让一位研究生读一篇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文献,看看存在什么问题。结果该生看了几天,说人家的研究引入了极限分析理论,经实例验证表明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相近,没看出什么问题。我说,首先,他的计算方法假设坡体为刚塑性性质,而实际上坡体假定为弹塑性性质较合理;再者,如果他的方法更实用,怎么能用旧方法证明他的新方法正确呢?既然旧方法和新方法得到的结果差不多,还需要新方法吗?这说明他的方法存在缺陷,新方法之所以新,至少应该证明旧方法的不合理性,甚至是错误的,新方法的适用性如何应该用监测数据验证,而不是用旧方法验证。
 
再说说“创新”,尤其是重要的突破性创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目前的科研环境下,有多少人的研究有重要创新?牛A们不多,牛C们更少,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人们整天为如何创新头疼,如何指导和要求科研“青椒”们创新?现在多数人搞的是模仿、跟踪或改进式的科研工作,多属于homework式的工作,还远谈不上原始创新。这也说明,人才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最终会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显现出来,民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语道破了天机。
 
科研创新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质疑能力,这是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所在。也就是说,我们要多培养具有“狼性”的人才,而不是“羊性”的人才。如果培养出的科研人员具有狼一样的观察、敏捷、出奇制胜的扑食能力,还愁作不出重要的创新性成果吗?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1]ljxm
 
为什么,是创新的前提!现在的教育你不能提为什么,因为有现成的答案,你记住就是了,适用于“机读”判卷的需要,不得有别的答案的!一种思想更是毁灭一个民族!
 
《科学时报》 (2011-11-10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