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际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10 7:14:6
选择字号:
为啥我们非常勤奋却没有创新?

 
>>>本期关键词:用功
 
什么叫用功?把手背在背上听老师讲,整齐的回答一个字的答案是用功?大家一起听老师讲,学会一样的解题方法是用功?大家一起写SCI的文章就是科研的用功?
 
俺很赞成:人应该向动物学习。因为动物常常孤独地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俺们常常忘了自己是什么,也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更是忘了自己的责任,一切听大牛的,就是不会也不能独立思考。
 
武际可
 
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类关于勤奋的语录,我们知道的很多,它的确是世人经过千百年经验的总结。它教育人们,为了收获,是需要勤奋的。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就以我在上世纪80年代访美的观察,美国的教授平均起来,并不比中国教授勤奋,学生也是。可是为啥,在大部分学科中,他们总是排在前面。
 
我们还可以引用,改革开放初期中美相互派代表团考察初等教育得到的印象和结论。
 
1979年6月中国派人赴美考察初等教育的报告:
 
见闻:“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眼里,让地球调个个儿好像都易如反掌。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无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
 
中国访问团的结论:
 
“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同年美国访问中国初等教育的报告:
 
见闻:“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向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背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在中国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家庭作业的课余劳作,据一位中国教师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美国教育团的结论: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也是世界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他们的学习成绩与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实际情况是,到2004年为止:
 
25年过去了,当年念小学的儿童都已经成人了。这新的一代人应当能够反映当年考察者的结论。事实恰恰相反,在这期间中国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远未把美国甩在后面。而且还全面落后于美国。
 
1979~1999年,20年间,美国有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近200位亿万富翁。2004年1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国就占了7名。
 
你说究竟是为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127]gallzhao
 
中国把学生培养成硬盘、图书馆,而美国把学生培养成CPU。
 
[104]samuelwatch
 
内耗+瞎忙+短视+特种文化+特种体制+扼杀创新能力+污染创新环境=目前结果
 
[87]chemicalbond
 
文中提及的对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估是有问题的,因为在美国很多小孩还是很用功又聪明的,而未来的科研人员占的比例总是个很小的数字,外加各种年龄留学生的加入,美国是根本不缺少人才储备的。从国家的角度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二十几年就能解决问题。而近年来的大跃进式发展更是揠苗助长,培养了一个声势浩大却又素质低下的科研队伍。
 
[72]gswscience
 
真的很勤奋吗?勤奋是表象,叫“瞎忙”,顶多叫“没忙在正道上”!时间都用在造论文、评估考核、开会、勾兑……
 
也有真勤奋而缺乏创造性的,或是在应试教育坛子里长期浸泡的结果,或是橘生淮北则为枳,缺少创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70]hsm
 
勤奋有什么用,都勤奋地替老板干活了,不用创新思维!因为都在替老板打工,创新不是年轻人的事!
 
[67]daorina
 
我们的努力还是需要开辟方向的,而目前大多数的勤奋都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
 
[30]thermophysics
 
太崇洋了吧!美国如果不是收割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博士,还有神马科研?
 
博主回复: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人才能够让人家收割?20世纪50年代,我们不是也从美国和苏联收割了一大批人才吗,不过除了钱学森等少数出类拔萃的外,后来有一批当特务挨整,于是又出去了,连带他们的子女也一去不返了。
 
《科学时报》 (2011-11-10 A3 网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