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ichard P. Duncan 来源:PNAS 发布时间:2013-4-1 11:01:09
选择字号:
人类定居太平洋造成10%世界鸟类品种灭绝

 图片来源:Tim Blackburn

与许多灭绝的鸟类非常相似,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不会飞的南秧鸟,1948年在新西兰再次被发现。
 
最早在太平洋岛屿上定居的人们在其身后留下了一波鸟类物种灭绝的痕迹。但是,化石记录上的断档使得科学家很难判断究竟有多少鸟类品种遭到灭绝。现在,一种新的模型研究试图解释这些空白,进而确定灭绝物种的数量有近1000种——大约占世界鸟类品种的10%。
 
当人类首次大批落户在这些岛屿上时,物种的灭绝就开始上演。牺牲者常常是一些陆地动物,有吸引力的狩猎目标包括猛犸象和恐鸟等。在澳大利亚,众多的大型动物在4万年前第一批殖民者到达时大量灭绝;2万年至1万年前,第一批北美移民的到达也使得许多大型哺乳动物遭遇灭顶之灾。
 
3500年至700年前,当第一批移民到达像斐济和夏威夷这样偏远的太平洋岛屿时,他们发现: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生态环境使这里的鸟类进化得既不能飞又胖墩墩地不堪一击。人类可能捕杀了许多这样的鸟类从而导致它们的灭绝,同时因为人类砍下大量树木作为农耕用地,从而使得许多鸟类失去了栖息地。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的生态保护学者Richard Duncan说:“可以想象,在没有锯齿等工具的情况下,清理森林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火烧。”
 
科学家在化石记录中发现了这些灭绝鸟类中的一些,然而众所周知这些化石并不完整。粗略地估计灭绝鸟类的总数在800至2000种以上。Duncan和同事希望能够获得人类到达后灭绝鸟类种类的完整图册。
 
研究小组决定在东太平洋269座较大岛屿中的41座寻找非雀形目的陆地鸟类。雀形目指鸣禽类善于筑巢的鸟类,而其他的就归为非雀形目,它包括水禽、食肉猛禽、鹦鹉、鸽子和秧鸡等。研究小组更关注非雀形目陆地鸟类,因为较大的体形使得捕捉它们更具吸引力,同时也给考古学家寻找它们的骨骼提供了便利。
 
研究人员通过将化石与现在存活的鸟类相对比,从而利用统计模型估算了未被发现的灭绝非雀形目鸟类的品种数量。据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报告称,通过对模型化石资料的分析,研究人员估计至少有983种,甚至多达1300种非雀形目陆地鸟类在人类文明到达太平洋诸岛期间遭到灭绝。这意味着人类进驻太平洋岛屿造成了10%世界鸟类品种的灭绝。(来源:中国科学报 杨济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