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波等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发布时间:2012-8-22 11:23:48
选择字号:
不同气候带农田秸秆腐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玉米、小麦秸秆腐解0.5年和2年后样品的核磁共振图谱

 
秸秆腐解过程与农田固碳和地力提升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孙波研究员课题组选择我国东部三个气候带上(寒温带—暖温带—中亚热带)的黑龙江海伦、河南封丘和江西鹰潭农业生态试验站,建立了水热变化梯度下三种主要农田土壤(黑土、潮土、红壤)的置换试验,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这三个主要农区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在2年的腐解过程中,秸秆质量控制了秸秆腐解的残体化学组成和秸秆的腐解速率。腐解过程中秸秆结构组成的主要变化特征是氧/氮—烷基碳和二氧烷基碳百分含量的降低,烷基碳、含氧芳香碳和芳香碳以及羧基碳百分含量的增加。除海伦地区玉米秸秆外,各处理下秸秆的结构组成在腐解2年时趋于相似。该成果发表在Environ. Sci. & Technol. (2012, 46: 7159-7165)上。
 
上述研究结果首次在大空间尺度上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秸秆长期腐解过程的相对重要性,并且首次在化学结构的水平上证明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腐解的植物残体的化学组成趋于一致”这一假说,为进一步阐明秸秆腐解过程的机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提出适合不同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秸秆还田调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