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6 20:57:11
选择字号:
首款量子线路设计优化与编译桌面软件平台发布

 

近日,东南大学发布了国内首款集成多场景应用的量子线路设计优化与编译桌面软件平台——“东南·云霄”。该平台旨在解决当前量子计算应用面临的数据安全性差、技术门槛高和硬件兼容性差等关键挑战,为我国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高效、安全的量子应用实现工具。

如何将复杂的量子算法转化为可执行指令并保障数据安全,这是量子算法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东南·云霄”平台针对这些挑战,展现出三大显著特色。

一是强化数据安全,平台创新采用桌面软件形式,支持用户在本地电脑上完成量子线路从搭建、优化到编译的全过程,确保核心数据由用户自主掌控,无需上传云端,有效规避了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风险。

二是提升计算效率,针对复杂量子算法对硬件的挑战,“东南·云霄”内置多层级优化策略,能对量子线路进行深度“瘦身”,大幅压缩量子门数量和线路深度。

三是实现跨硬件兼容,平台开发了跨架构量子计算适配接口,兼容离子阱、中性原子、超导等多种主流量子计算硬件体系。这意味着开发者基于“东南·云霄”创建的量子应用可实现“一次开发,多架构部署”,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加速量子计算应用的普及。

“东南?云霄”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出赋能潜力。在生物医药领域,它将小分子药物有效分子的生成率从约0.01%提升至35.98%;在图像识别方面,其混合量子-经典神经网络模型在SAR图像分类和通用图像识别任务上均超越了传统模型;在数学优化领域,平台能高效求解最大割等复杂优化问题。

据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在琛介绍,团队致力于探索“量子技术+行业需求”的融合应用新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创新成果以及正在研发的任务导向量子线路设计平台,降低量子计算应用的门槛,助力我国量子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想要大脑更年轻?研究人员建议这样吃 “彩虹”工具库让细胞内部可视化
科学家在人类骨骼内部发现微塑料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