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创校长空间站”人工智能专场暨科普援青行动启动仪式举行 |
|
9月13日,“科创校长空间站”人工智能专场暨科普援青行动启动仪式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本次启动仪式是科普援青行动的重要开端,设立上海主会场与果洛州分会场,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进行。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科普援青不是单向资源输送,而是双向赋能。“科创校长空间站”不仅输送了优质科普资源,更搭建起两地科普教育交流互动的桥梁。
青海省果洛州校外活动中心主任珺娜措表示,“科创校长空间站”科普行动的启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青海果洛州青少年们打开了瞭望世界的“新窗口”。线上线下联动的交流和支持,是对高原青少年敢于梦想、勇于创新精神的深情鼓舞。
?
本次活动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副院长周栋焯分别带来科普讲座。
马利庄在《机器人如何认知世界:具身智能的3D感知与思维链》讲座中指出,传统机器人在空间理解、多步推理与动作规划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借助思维链技术,可实现从环境感知到推理决策、再到动作执行的全流程认知。他以中医智能四诊仪为例,介绍了具身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机器人在高精度感知、自然交互与可解释决策等方面的未来发展。
周栋焯则以《人工智能的神经元故事》为题,解析了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如何相互启迪与赋能,并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相关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解释了神经元基本结构与工作机制,以及人工智能中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与运行机制,通过对比两者在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上的共性,揭示其紧密联系与协同潜力。
随后,倪闽景和马利庄、周栋焯围绕“科普教育与前沿科技该怎么融合发展,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内容”展开深度对谈。
记者从上海科技馆获悉,“科创校长空间站”科普援青行动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线上课程直播、线下课程输送、科普产品输送等形式向果洛州输送优质科普资源,为当地青少年提供接触前沿科学知识的机会,在青少年心中深植“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培育创新型后备人才厚植沃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