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首个科普月期间,又逢第四十一个教师节,近日,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流动科学课”第三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举行。此次活动以“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题,聚焦科普服务公平普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通过将优质科普资源输送到西部边疆,助力当地公众科学素养提升。
本次活动在克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谢依特小学拉开帷幕,聚焦“生态与地质”主题,创新融合“流动科学课”“流动科学秀”和“流动科普展”等形式,有效发挥了科普大篷车精准服务、直达基层的作用。同时,新疆科技馆的辅导员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科学实验秀,四足机器人、机甲大师等互动展品精彩亮相,具有当地特色科普项目同步展出。学生们通过触摸矿石标本、操作模拟地质运动的实验模型、观察显微镜里的微生物等,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活动期间,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团队深入克州乡镇中小学,围绕《神奇的微生物》《地球宝库:从矿产资源到人类文明》等内容进行授课。专家们以生态环境为切入点,通过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地球奥秘,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科学实践的宝贵机会,为边疆科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未来,“流动科学课”系列活动将继续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科学教育服务,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助力乡村地区科学教育发展与科学素质提升。


2025年“流动科学课”现场。中国科技馆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