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1 14:44:33
选择字号:
聚焦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
第四届气象经济论坛在京举办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为深入探索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协同发展路径,做“两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9月11日,第四届气象经济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区举行。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

作为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主题论坛之一,本届论坛以“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组织代表、权威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出席并致辞。刘泽洪表示,当前全球风电光伏装机占比已达31%。随着新能源规模持续扩大和极端天气现象频发,气象条件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最高气温每升高1℃将导致电力最高负荷增加4.5%。合作组织积极开展能源气象协同创新研究,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填补了新能源长周期发电预测领域的技术空白。未来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提升能源系统气候适应能力,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作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积极践行者,正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2%,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连续15年和10年稳居世界第一,彰显了中国在发展绿色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坚定决心和重大成就。本届论坛汇聚国际组织代表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协同路径,推动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论坛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军,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副书记、董事牛晓彤,清华大学副教授同丹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张人禾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深入研究气候系统自然过程变化及其与人为活动的相互作用。他强调碳中和涉及大气科学核心问题,需要加强气候系统碳循环、自然变暖过程及正反馈机制研究,并通过多学科交叉推动气候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研究,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周天军从科学视角阐述,全球增暖趋势显著,2023年夏季为过去2000年最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平1.5倍。化石燃料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86%,实现碳中和需要深度减排。中国正积极推进双碳目标,风光发电技术位居国际前列,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本届论坛特设圆桌讨论环节,以"气候变化与绿色发展——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为主题,特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等领军机构代表,共同探索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协同路径,助力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第四届气象经济论坛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环球网主办,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提供支持。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促进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和合作契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基因编辑技术带来1型糖尿病治愈新希望 科学网2025年8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科学家构建超声响应型脂质纳米颗粒平台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