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春季过敏,秋季花粉暴露时间更长,更容易引发过敏性哮喘。”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变态反应科主任沙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沙莉(受访者供图)
?
监测数据显示,北京秋季花粉浓度高峰期集中在9月中上旬,其中蒿属花粉为最主要的过敏原,包括黄花蒿、艾蒿、大籽蒿、茵陈蒿等,这类花粉数量大、花期长,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过敏反应。此外,灰藜、葎草、豚草等也是北方秋季常见的过敏原。
“特别强调的是,明确过敏原是过敏性疾病诊疗的第一步。”沙莉指出,只有清楚了“对手的底细”,才能制订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影响全球约25%人群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人体对相关物质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常见于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指数上升,变应原暴露增加,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指出,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随着疾病谱的转变,过敏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常见疾病之一,影响了全球约25%的人群,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儿童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湿疹)、食物过敏、荨麻疹和过敏反应等,临床常见症状序贯出现,即“过敏进程”,其自然发展顺序从儿童早期的湿疹、食物过敏开始,后续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
过敏原激发试验是诊断金标准
“当儿童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具有明显季节性的过敏症状时,家长应带其去相关专科门诊进行确诊,尽早确诊明确过敏原,并进行积极治疗。”沙莉提醒,严重的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时,患儿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秋季花粉过敏,尘螨、动物皮毛、霉菌等也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过敏原。尽管有部分儿童期哮喘患者可能在青春期后得到缓解,但对于有个人及家族过敏性疾病病史、诊断治疗不及时、肺功能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有多种过敏原同时致敏的患者更容易持续到成人期。过敏原的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过敏原皮肤和血清测试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阳性结果需要结合病史进一步综合判断。
规范化治疗的“四驾马车”
谈到过敏性疾病如何规范化治疗?沙莉用“四驾马车”进行归纳总结,即避免疾病病因、对症药物治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健康教育。
“有效规避过敏原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近期在暑期门诊中,会遇到一些花粉严重过敏的患儿,家长存在侥幸心理去草原游玩,导致了喘息的急性发作,这一点值得过敏的家长关注和避免。
其次,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过敏性炎症,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比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喷激素、治疗哮喘的吸入性激素均为一线治疗药物,患者应按疗程规范使用,定期评估并调整用药剂量。
“在治疗患儿哮喘时,有些家长不敢、不愿使用吸入激素,就可能导致孩子疾病症状反复。”沙莉表示,千万不要将激素“妖魔化”,正规规范化使用对于过敏性疾病治疗有重要价值。
另外,特异性免疫治疗也称脱敏治疗也是临床经常使用的手段。它是将过敏原制成疫苗,给患者反复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使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逐步增强的一种病因治疗方法。
沙莉表示,脱敏治疗的疗程通常为3-5年,需要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耐心。
而近年来,针对过敏炎症中的关键分子的生物靶向治疗已成为目前过敏性疾病精准治疗的重要武器。比如,抗IgE的单克隆抗体等,对于过敏性鼻炎季节性预防应用、以及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等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在花粉浓度高的季节,做好防护,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使用花粉阻隔剂,户外返家后更换衣物、洗脸、海盐水清洗鼻腔,减少户外活动和通风等,也是花粉过敏患者日常防范的要素。
雷暴哮喘须引起足够重视
采访中,沙莉特别提到了公众应对雷暴哮喘应有足够的重视。“北方秋季雷雨天气比较多,很多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极易在雷雨天气或紧随其后出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主要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等。”
遗憾的是,国内外研究仍然未阐明雷暴哮喘发生的具体机制。大部分学者认为,发生雷暴天气时,完整花粉颗粒在地面水平大量聚集,闪电使其带有负电荷,上升气流更促进其被带有正电荷的云层吸引,遇水变溶胀、破碎释放大量半径更小且具有过敏原性的碎片,强降雨、下降气流携卷花粉颗粒的碎片集聚至地面水平,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下气道过敏原浓度,进而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因此,有花粉和/或霉菌过敏的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更易发生雷暴哮喘。”沙莉提醒,有上述疾病史的患者应减避免雨天气的户外活动,关闭室内窗户,雷雨天气后不要立即外出。
雷暴哮喘患者多以急诊就诊,需使用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严重病例还需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当怀疑或发现儿童存在过敏性疾病时,家长务必带患儿前往医院相应专科进行临床检查,以明确过敏原。一旦确诊,尽量减少过敏原接触,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过敏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保障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沙莉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