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至31日,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东南亚青年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论坛以“中国-东南亚:青年韧性与区域可持续增长”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文莱、新加坡、越南等国的高校、智库和政府代表齐聚一堂,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青年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论坛现场。华南师范大学供图
?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华南师范大学指导,马来亚大学、泰国法政大学、文莱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协办。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体荣主持。
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吴坚在致辞时指出,中国和东盟的未来属于青年。华南师范大学作为毗邻东南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东南亚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肩负着促进中国-东南亚国家青年交流合作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中心愿与各方同仁携手共进,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对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建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此次举办首届“东南亚青年论坛”,有助于充分发挥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在落实国家战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沈丽玲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大力支持东南亚研究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希望各方继续支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助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在致辞时提出,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举办此次青年论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此次论坛开启了区域青年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期待各方延续这一机制,进一步深化青年交流与合作。
在主旨报告环节,余虹、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师赖静婷、泰国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副所长莫拉戈特旺·普姆拉布、马来西亚国盟四州机构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希迪尔·伊扎伊丁、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高皇伟等嘉宾进行了精彩分享。
专题讨论环节分为两场。第一场由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夏梦真主持,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分析师乌戈·桑托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家豪、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黄燕等嘉宾,围绕“周边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青年使命与作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享与讨论。第二场讨论由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静玲主持,文莱大学语言中心讲师闵申、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人类学与宗教所研究员杨文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徐墨等嘉宾,围绕“中国-东南亚教育与人文交流中的青年”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论坛期间,主办方还组织参会嘉宾前往广汽科技馆参观调研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并体验无人汽车智能驾驶技术。
主办方表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青年的参与。首届“东南亚青年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青年交流思想、增进了解、收获友谊,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了积极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