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跨尺度微纳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许金凯团队针对电化学沉积技术效率与质量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飞秒激光辅助定域电化学沉积技术,实现高性能复杂金属微结构的高效制造。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机床与制造》。
定域电化学沉积技术在制造微尺度三维金属结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传统定域电化学沉积技术长期受困于一个核心矛盾:提高沉积效率会导致沉积质量下降,内部缺陷增多,降低结构力学性能,而追求精度又需要牺牲速度。这种效率与质量难以兼得的困境,严重限制了电化学沉积技术的发展。
许金凯表示,该研究从“点—面—体”演化全过程,揭示了激光辐照对传质过程、成核动力学及晶粒生长演化的调控作用。
实验与计算分析表明:激光在反应微环境中诱导的马兰戈尼效应增强了微区电解液补充能力,使沉积电流密度显著提升,最终实现15.47μm3/s的体积沉积速率,在保证沉积质量的同时,沉积效率提升3倍以上,成功制备出等直径、竹节状及沙漏形等多种微结构。此外,脉冲激光能量驱动阶梯式电流增强,在铜微结构内诱导纳米孪晶形成,使其屈服强度达到1.08吉帕斯卡,显著超越传统电化学沉积材料。
据悉,该研究证明飞秒激光辅助定域电化学沉积技术兼具高效制造与增强力学性能的双重优势,可有效解决沉积速率与制造质量相互制约的电化学沉积固有难题,为高性能微制造创新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ijmachtools.2025.10431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