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8 18:20:00
选择字号:
累计接待公众超3000万人次 科技馆热持续升温

 

2025年暑期,全国科技馆迎来参观高峰。据初步统计,全国科技馆累计接待公众超3000万人次。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科技馆热”不仅体现在参观人数的增长,更呈现出内容创新、体验升级、资源联动共享等新特点。

“神舟一号”返回舱吸引游客围观 中国科技馆供图 

前沿科技、特色展览成为科技馆“吸睛”的核心动力。贵州科技馆大数据展区人声鼎沸,一对11岁双胞胎已经是这个暑期第二次来到科技馆,刚和机器人下完象棋的弟弟杨嘉锐有点不好意思:“我下不过它,它太厉害了!要是它能跟我回家就更好了,不用求哥哥陪我下棋了!”

科普大篷车开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小朋友与机器狗互动 新疆科技馆供图 

北京科学中心开展机器人编程挑战赛、创意搭建工坊、AI算法实战营等120场体验活动,特邀专家揭秘人工智能赋能轨道交通的前沿技术,搭建AI爱好者交流平台,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健康始终是公众关注的重点。江苏科技馆联合江苏省红十字会、教育厅举办公益培训“救在身边急救助学”活动,让应急救护知识从“小众技能”变为“大众常识”。河南省科技馆聚焦儿童肥胖、近视、龋齿、心理行为异常及骨骼发育异常等五大常见健康问题,通过科普讲座、健康咨询、义诊筛查、互动游戏、中医特色体验等多种形式,为公众呈现了一场趣味十足的健康科普盛宴。

观众学习心肺复苏方法 河南省科技馆供图

每年暑期,科技馆观众量占全年观众的30%左右。如何接好这泼天的流量,同时提高参观质量,各地科技馆各出新招、奇招。

陕西科技馆紧扣“三秦筑梦智燃盛夏”主题,原创打造“守护天空精灵陕西野生鸟类保护专题展”。福建省科技馆面向学校及机构团体推出了可定制的“专属科普套餐”,根据团队成员的年龄层次、知识背景和兴趣方向,量身定制参观路线与主题探究任务。团队接待的效率提升了50%,团队参观从“走马观花”变成了“深度研学”。

中国科技馆特别组织了“生生不息·科技传承者计划——2025年吕梁革命老区青少年首都科技夏令营”,助力革命老区青少年科学教育,为35名临县优秀青少年及5名教师代表开启科学文化之旅,营员们“亲眼观察、亲身体验、亲临感受”,收获满满。

为了加强全国科普资源联动共享、提质增效,截至暑期2025年全国科技馆开展了8期主题联合行动,活动围绕主题科普、行业交流等板块展开。湖北省科技馆搭建全省平台,征集全省30个科技馆的164个科技科普活动统一发布,打造湖北省暑期科普“大菜单”,相约暑期“未来科学节”。四川科技馆创新推出“螺丝钉科技馆”项目,以打破“空间、内容、协作”三重壁垒扎根校园。

场馆之外同样精彩。来自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科普大篷车深入黄河沿岸地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0场次,累计行程3305公里,普惠三省基层群众2.3万人次,奏响了生态保护的“大合唱”,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共享。

科普大篷车深入黄河沿岸地区乡镇学校,学生尝试“掌中火”青海省科技馆供图

今年9月,即将迎来第一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表示,科技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中国科技馆将在金秋九月为公众奉献一场欢乐科学的盛宴,引领全国科技馆进一步加强体系联动、资源共享,让公众更好地感受科学魅力,为广大青少年铺设好通向科学之路,厚植创新沃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发现将阳光转化为燃料的新方法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