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寻精神健康的“诀窍”,《答非所问?可能思维“生病”了》发布 |
|
8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举办的“认识自我,探寻精神健康的诀窍——《答非所问?可能思维“生病”了》新书发布暨对谈会”在第21届上海书展上举办。
?
《答非所问?可能思维“生病”了》是一本以“思维症状”为对象的心理科普图书,能带领读者从思维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出发,逐步了解“正常”和“异常”之间需要区分的思维现象,以及特殊群体“与众不同”的思维。书中阐释了形式障碍和内容障碍这两大表现形式,并对思维障碍的评估、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调控技术等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开场伊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在致辞中表示,对于未知或者诡异的事物,人们在感到恐惧的同时也会被吸引。精神科的几乎所有症状都属于此类事物,只有消除恐惧感,人们才能真正感到内心的安宁。以《答非所问?可能思维“生病”了》为开端的这套书,能够在真正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的同时,消除对各种精神障碍症状的恐惧感。
作为《答非所问?可能思维“生病”了》的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介绍,本书是国内首次专注于精神病症状分析的科普读物,选材独特、视角新颖,内容的专业性和语言叙述的通俗性完美结合,编排设计的系统性和阅读体验的创新性相得益彰。陈华栋希望,这套图书能够帮助读者减少精神内耗,更加从容地面对并理解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困惑。
?
在访谈环节,嘉宾们围绕“如何避免让阅读者对号入座”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谢斌表示,本书既服务于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也能为精神科入门医生提供专业参考。书中描述的症状是心理基本活动出现异常时的表现,这些内容并非鼓励读者对号入座,而是帮助读者理解“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以及精神症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陈华栋看来,当前心理问题广泛存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呈现出“倒挂”趋势,出版社也急需专业、高质量的心理科普读物来满足公众和教学的需求。
本书主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李冠军介绍,书中案例均来自真实临床实践,涉及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李冠军通过爱幻想的孩子、人际敏感的成年人及性情大变的老人的案例,向读者传达了如何更好地识别自身或他人的心理困扰,并理解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据了解,该丛书后续将推出《丢三落四?要不先考考“认知”》和《没有朋友?也许该怪罪“人格”》两本书,分别聚焦认知功能和人格问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