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陈胜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5 12:05:23
选择字号:
解决“掉膘”难题,科研人员为牦牛研发“开胃宝”

 

“添加了‘酵生益菌冻干素’,牦牛们吃得更欢了,寒冷环境适应性也更强了。这两年使用下来,我们牧场的牦牛比以前日增重15%以上,成活率提高8%,冬季掉膘率也显著下降。有了这个新型益生菌制剂,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牦牛冬季掉膘了。”

站在四川省阿坝州的若尔盖草原上,看着成群结队健康壮硕的牦牛,听着藏族牧民扎西泽让介绍着家里牦牛的生长情况,正在此处开展社会实践的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蔡万豪,和“从‘肠’计‘益’牦牛越冬掉膘饲效提升护航者”团队的成员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牦牛冬季掉膘怎么办

作为高原地区极具经济和生态价值的畜牧资源,牦牛因其具有优异的耐寒、耐低氧能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依然保持较高的生存率,因而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但由于传统的自然放牧方式,冬季牧草供应严重不足,营养单一,加之高原地区冬季气温极低,牦牛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维持基础代谢和抵御严寒,因此长期面临冬季严重掉膘的困扰。

2020年,蔡万豪跟着导师、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翀来到若尔盖草原开展科技服务。在一个寒冷的雪夜,他们在扎西泽让家的牦牛圈进行调研时,第一次发现因为没有足够的饲料,再加上天气寒冷,当地的放牧牦牛冬季都要掉膘,牦牛春瘦冬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掉膘掉的可都是损失啊?牦牛冬天一定要掉膘么?”从此,一个问题开始在蔡万豪脑海里回荡着。

在王翀的指导下,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蔡万豪和同学们调研发现,牦牛冬季掉膘的最主要原因是冬季牧草营养供应不足,无法满足牦牛的基础代谢与生长发育所需。而且若尔盖牧区冬季气温低寒,极端条件下可达–25℃以下,为保持体温恒定牦牛需要消耗更多能量,进一步加剧了冬季掉膘的程度。营养不足加上天气寒冷,牛犊免疫力开始下降,肠道健康问题突出,腹泻和死亡率高,严重制约了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草在冬春只剩枯草,营养含量跌掉六成;运费让饲料价格翻三倍,不少牧民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舍不得多喂;最致命的是严寒,牦牛冬季能量需求比平日增多20%,却只能嚼着带冰碴的草料,有的甚至死亡——这哪里是掉膘,掉的分明是牧民勤劳致富的努力和梦想。”调研结束后,蔡万豪和团队成员感慨地说。

为牦牛研发“开胃宝”

2021年,蔡万豪和同学们组成了“从‘肠’计‘益’牦牛越冬掉膘饲效提升护航者”团队。他们依靠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联合当地畜牧兽医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企业,开始共同实施“牦牛益生菌制剂研发与冬春季牦牛掉膘综合调控”项目,主要围绕牦牛精料补充、益生菌筛选与应用以及代乳粉开发等技术展开研究,特别关注益生菌在改善牦牛冬季营养状况方面的积极作用。

师生们先后从牦牛的瘤胃液、粪便、乳以及天然果蔬发酵物中,筛选出了多株功能性益生菌,经过严格筛选和评估,发现以牦牛乳源的德氏乳杆菌RGY1和犊牛粪便源的罗伊氏乳杆菌RGW1效果最佳。这些菌株在改善牦牛肠道健康、提高消化吸收效率和抗氧化、抗炎方面表现优异。

最终,他们成功研发出了牦牛“开胃宝”——新型牦牛益生菌制剂:“酵生益菌冻干素”。

2023年冬季,师生们在若尔盖草原牧区多次进行牦牛补饲益生菌制剂试验。他们选取30头约4月龄牦牛犊牛,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与每日添加1.2克/头复合益生菌的实验组,每组各15头,试验持续60天。结果显示,实验组60日均增重比对照组增加0.444千克,体长、胸围、肩高体尺各项指标分别也均有提高,腹泻发生率由12.5%下降至3.75%。实验组犊牛采食量增加10%、饲料转化率提高8%,显著增强了肠道菌群稳态与机体免疫能力。

与此同时,他们还选取60头成年育肥牦牛,同样分为两组,实验组每日在精料中添加3克/头复合益生菌,同样持续60天的冬季补饲。数据表明,实验组组60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4.2千克,死亡率下降8%,冬季掉膘率降至3.2%。

两项研究记过,进一步验证了益生菌在不同生长阶段牦牛中均具有显著的增重保膘、改善肠道健康及提高寒冷环境适应性的综合效应,也表明益生菌对成年育肥牦牛冬季掉膘具有缓解效果。

科研的温度不在恒温箱里

“当第一株牛源益生菌被成功筛选出来时,整个团队在实验室里跳了起来——这株菌能分解草料里的粗纤维,就像给牦牛的肠胃装了台粉碎机。为了让益生菌顺利通过瘤胃到达肠道,我们试验了72种包膜材料,当试验最终数据显示营养吸收率提升40%时,我们明白了:技术里最该包裹的,是对这片土地的耐心。”得知自己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对若尔盖藏族牧民解决牦牛冬春季掉膘难题起到很大作用,蔡万豪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马上步入研究生三年级的蔡万豪说,在若尔盖探索解决牦牛冬春季掉膘难题的过程中,他深深感受到科研的温度不在实验室的恒温箱里,而在牦牛温热的肚皮上,在牧民绽开的笑纹里。他介绍说,随着益生菌制剂技术在若尔盖草原牧区的广泛推广,有效缓解了牦牛冬季掉膘问题,使牧民养殖的牦牛冬季膘情得到好转,牦牛养殖周期缩短1-2年,大幅提高了草场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了生态环境,已帮助当地牦牛养殖户年增收超过700万元。

“在解决牦牛冬季掉膘问题、服务牦牛产业发展的同时,研究团队还培训当地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次,新增相关就业岗位50余个。师生们研发的益生菌筛选技术,获得了多项知识产权保护,包括2项授权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篇科研学术论文,提高了研究成果的技术含量与应用前景。”王翀说。

王翀表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我们的师生团队在服务若尔盖草原牧区牦牛养殖的过程中,不仅帮牧民解决了牦牛冬春季掉膘难题,也培养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感情,正努力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我们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优秀青年能够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用科技、用知识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研究团队成员开展相关调研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