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郑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5 11:04:33
选择字号:
“海琴”号将开展首次深海试验

 

8月13日,“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从广东珠海启航,前往南海海域开展海试和科学应用试验。记者获悉,本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实施,航期25天,将开展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首次深海试验,实现科考船对深海科研目标的精确定位观察和样品获取。

“海琴”号。中山大学供图,下同

  ?

“海琴”号深海ROV加装于“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船体。这套ROV针对深海探测场景研制,具备自动定向、悬停定位、自动巡线等智能作业能力,搭载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高分辨率侧扫声纳、探测传感器,补足此前“中山大学”号定位、获取水下科研目标精度不高的短板,为立体化开展深海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本航次领队、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总工程师崔运璐介绍,此次进行的“海琴”号全系统深海试验,将验证各项技术指标及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海上现场还会开展ROV专业操作团队培训,为设备后续常态化应用奠定基础。

“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在码头备航。

  ?

6000米深基本覆盖了全球85%的海洋,装配“海琴”号,使“中山大学”号跨入我国少数拥有6000米级深海ROV的科考船行列,可近海底长期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新物种发现、基因获取等深海科考工作,将进一步提高中大在深海调查领域的立体化科学观测能力和影响力,助力深海科学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据介绍,本航次也执行“海斗一号”深海科学应用任务,开展多学科的海底采样。该任务是由中山大学承担的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海斗一号”是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ARV),最大工作深度达11000米,可实现自主、遥控及混合模式操作,水下连续作业时间可达12小时,具备海底地形探测、参数测量与取样能力。

“海斗一号”。

  ?

本航次将开展“海琴”号、“海斗一号”两套深海无人作业系统的同船作业,是国内首次两套不同深度、不同功能的深海无人装备同船作业,将为“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构建多样化深海任务安全作业流程提供重要实践依据。

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本航次任务。“航次将围绕南海北部陆架坡折断裂带、海底麻坑形成机制、中沙海台上升流与生物群落演替、人工鲸落等开展科学应用研究,利用‘海琴’号和‘海斗一号’获取南海多个工区的海底样品、高清图像及海洋环境数据,助力提升我国深海装备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深海地质、生态与气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本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苏明说。

探测技术人员对“海琴”号进行调试。

  ?

据了解,“中山大学”号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自投入使用以来持续深耕深海探测领域。截至2025年7月,该船已执行23个科考航次(段),累计出海488天,航行约56982海里,超过1700人参与航次任务,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与装备试验提供了坚实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