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耀光、副研究员谢先荣团队研究揭示了OsPLATZ1-OsGRF4-DEP1模块调控水稻粒长的分子机制,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OsPLATZ1启动子进行人为改造,探索了利用该基因改善水稻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的应用前景。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OsPLATZ1-OsGRF4-DEP1模块调控水稻粒长的工作模型。研究团队供图,下同
?
水稻籽粒的粒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决定于籽粒的粒型,包括粒长、粒宽和粒厚,并且对稻米的外观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研究已鉴定出多个控制粒型的关键基因,例如OsGRF4/GS3、DEP1、GW8、OsMKKK10等,它们参与了转录因子调控、G蛋白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泛素-蛋白酶体、激素等多个通路,但这些因子之间如何协同整合共同调控粒型仍有待进一步深入解析。
PLATZ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通过其锌指结构域结合DNA基序调控基因表达。在前期研究中,OsPLATZ1被报道是一个控制每穗粒数和粒长的基因(命名为GL6/SG6),其功能缺失导致每穗粒数增加、但粒长显著变短,然而其在粒型调控网络中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证实了OsPLATZ1是一个具有弱转录激活功能的转录因子,可以通过结合“TGCGCA”基序。
电泳迁移率实验﹑ChIP-qPCR和dual-LUC等实验表明,OsPLATZ1可靶向激活G蛋白γ亚基编码基因DEP1的表达,从而调控水稻粒长。以OsPLATZ1为诱饵筛选到其互作蛋白OsGRF4,双分子萤光互补和蛋白pull-down实验进一步确认了两者的物理互作关系。随后,电泳迁移率实验和dual-LUC等实验表明,OsGRF4可强化OsPLATZ1对其下游靶基因DEP1启动子的结合,并促进其转录活性。
编辑OsPLATZ1启动子改良水稻粒型和产量。
?
由于OsPLATZ1在控制每穗粒数和粒长中的功能相反,存在“此增彼减”的问题,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微调OsPLATZ1的表达来平衡其调控每穗粒数和粒型的功能。利用多基因编辑技术对OsPLATZ1启动子进行编辑,以团队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华光丝苗为改良对象,获得了具有不同删除和插入事件的突变株系,其中株系CRR-3的籽粒长宽比显著增加,并且整体产量也所有提高,说明其在分子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该研究揭示了OsPLATZ1-OsGRF4-DEP1模块调控水稻粒长的分子机制,提出了一种利用基因编辑调控OsPLATZ1启动子区改良粒型和产量的途径,丰富了水稻粒型的分子调控网络,为高产优质水稻育种提供了分子育种靶点。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jipb.7000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