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等六类气候敏感性疾病导致的住院与气温之间有历史关联。”7月16日,Nature(《自然》)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教授王行环团队关于气候变化背景下与温度相关的住院负担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极端高温或导致住院人数大幅增加。
研究发表截图。武汉大学供图
?
王行环教授团队基于2021年至2023年中国301个城市(覆盖全国城市的90%以上)7000余家医院的日度临床住院数据,通过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系统评估了泌尿系统疾病等六类气候敏感性疾病住院与气温之间的历史关联。
在此基础上,团队基于三种不同的碳排放情景——低排放、中等排放(接近当前水平)、高排放,预测未来至2100年与极端气温相关的住院风险,并构建了“住院负担经济指数”,量化在三种碳排放情景下各城市的住院经济负担。
预测结果表明,在当前热力条件下,若不采取任何适应措施,到2100年,在高排放情景下,全国因极端高温导致的超额住院人数将达到510万人,相关高温住院费用也将大幅增加。同时相关高温住院费用到2100年也将大幅增加。住院负担在全国范围内呈不均匀分布,且与未来社会经济差异的发展有关。
相关研究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这项研究凸显了制定有针对性的气候变化缓解策略的必要性——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以减少不均衡的气候相关住院风险和经济负担。“应用该研究成果时也需考虑城市地理位置、极端温度、人口群体和碳排放发展路径的差异。”该研究人员补充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