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雨辰,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1 10:58:39
选择字号:
诺奖得主费林加与青少年共探分子世界,解码化学“万花筒”

 

化学学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阿斯巴甜这个东西到底好还是不好?纳米机器人彼此之间会不会像人一样产生感情?

7月20日,2016年诺奖化学奖得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本·费林加受邀参加上海科技馆品牌活动“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围绕化学与分子科学领域的前沿话题开展主题讲座,并与现场青少年进行了互动,解答了他们所关心的科学问题。

讲座中,费林加以《发现的乐趣》为主题,回顾了他和团队在“分子马达”和“分子开关”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费林加指出,合成化学为构建微观分子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在新药研发、显示器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他特别强调,当前合成化学的核心挑战在于实现纳米尺度运动的精确控制与动态分子系统的开发,分子纳米科学的未来充满无限潜力。

费林加《发现的乐趣》主题讲述。


讲座结束后,费林加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进行了一场题为“生活中的化学”的对谈。随后的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提问,并上台动手体验化学实验。

互动环节。图片均由上海自然博物馆提供


本次活动中,费林加也携其新书《令人着迷的化学:生活中的分子》进行现场签售。该书以日常现象为切入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并探讨了化学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角色,每一章都融合了科学原理、历史轶事与生活应用,让复杂的化学知识变得鲜活易懂。

倪闽景表示,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此类科普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公众对化学魅力的认知,激发科学兴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港理工研发出新型二维材料强韧兼备技术
枝叶再密也不怕!新模型识别单株橡胶树 引入微穹顶,他们让“凝固的烟”弹起来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