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之光点亮未来 |
——2025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启动 |
5月24日,随着4位嘉宾与Q系列人形机器人共同点亮绚烂光影,2025年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正式启动。
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科技部九司副司长李昕在致辞中介绍,今年科技活动周首创院市联动模式,与中国科学院深度合作,积极推动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有效提升了科普活动效能。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正局级)周德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始终践行“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轮驱动”的使命。“恰逢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此次将科技周启动仪式与自动化所公众科学日相结合,体现了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在科技领域的紧密协作,开创了科技传播新模式。”
“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已成功举办21届,是自动化所与公众沟通的重要科普品牌活动。“今年,借助北京科技周的契机,科学日活动将通过更加多元的形式让公众领略智能科技魅力。”自动化所党委书记袁东表示。

2025北京科技周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启动现场。唐琳摄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北京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自动化所活动现场,科学展示、互动展演、科学体验、科普讲座等四大板块向公众集中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疗、机器人等方向的18项科研成果。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吸引了大中小学师生及科技爱好者深度参与,共同见证智能科技的魅力绽放。
在科学展示区,Q系列人形机器人、Casia Hand 灵巧手及通用灵巧机器人、仿生水下机器人、机器人空间智能、水下仿生机器鱼等创新成果一一亮相;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脑网络组图谱导航的神经调控机器人、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等智能医疗技术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同时,现场观众还能深度参与智能读心、庙算·兵棋智能博弈平台等项目,亲身体验颈动脉超声扫查智能机器人及意念康复、人工智能艺术等前沿技术成果,并与紫东太初数字人虚实互动,感受紫东太初大模型的多模态交互能力。

公众科学日吸引中小学师生及科技爱好者一同感受科技魅力。唐琳摄
本届活动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自动化所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活动现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为以自动化所为依托单位的5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授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