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25 15:54:49
选择字号:
双色野鸢尾花为何如此鲜艳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研究组在《植物》(Plants)杂志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野鸢尾(Iris dichotoma Pall.)双色花颜色形成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飞燕草素是紫花野鸢尾花色形成的关键物质,同时鉴定到多个调控野鸢尾花瓣花色形成的关键候选基因,为观赏草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野鸢尾花的白色和紫色花朵。中国农科院草原所供图

  ?

野鸢尾属于鸢尾科鸢尾属,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天然花色主要为紫色和白色,相对单调,限制了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基于此,研究人员选取这两种不同花色表型的野鸢尾花瓣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技术,阐明了花青素衍生物飞燕草素在紫色花中含量最高,是紫色花瓣颜色形成的关键因素,揭示了紫色和白色花朵花青素组成和含量的差异。

研究鉴定出10个基因参与紫色花瓣花青素的积累。此外,研究还鉴定出与花青素合成有关的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可能在调控野鸢尾的花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花色调控的复杂网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余雅琳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副研究员刘磊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北方牧草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plants1409138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企鹅粪便是南极气候“隐形调节器”
全球变暖少于1.5°C,海平面也会上升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