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科协主席朱彤等近10位北大名师及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的加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合11所集团校小学、初中、高中,以“贯学践行·通创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了2025年北大附中教育集团科技周开幕式系列活动。
北大名师讲科普现场(主办方供图)
?
本届科技周以“大中小学贯通式育人”为主线,通过AI技术赋能、产学研深度融合、跨学段协同创新,全方位展示北大附中集团校科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成果,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周开幕式在致蕙礼堂举行。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朱立达,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张宇蕾,北京科学中心副主任张永锋,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海淀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宾智慧,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中关村学区主任王振惠;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王博,北大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科学研究部副部长张琰等以及师生两千余人参加活动。
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在致辞中表示,北大附中作为北京大学”四级火箭”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枢纽,充分发挥在小初衔接、初高贯通、大中协同各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育人体系、大中平台和内外资源的贯通,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和AI+教育,全面落实做好“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加法,为加快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夯实科技创新人才根基提供“北大附中方案”。
开幕式的重头戏——“师生产学研新品发布会”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介绍并发布了四款由北大附中学子自主研发的AI教育应用——智学助手与智教助手、SubQuiz自主练习系统、北大附中智能问答助手、校友小程序。
本届科技周共设置“科学探索+”“科学智创+”“科学大玩+”“科学演说+”“科幻之YEAH+”五大主题板块,精心打造了51个沉浸式互动体验区,以大中贯通、跨学科融创、项目式学习、校企协同为路径,让各学段师生在玩学一体的丰富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创新潜能。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联合推出了16项科学实践项目,同学们通过气象卫星图像解析、液氮冰淇淋实验、化石标本显微分析等探究活动,亲历“观察-假设-验证”的科学思维全过程。
集团校学生自主研发的智能灯具、数字视觉界面、Python编程设计等40余项科技作品集中展示。
本次活动联合学生成长中心“寻星导航”生涯系列讲座,为师生带来了两场学术盛宴。北大附中校友谢晓亮以《半个世纪前的启航》为题,从个人的求学与科研经历出发,诠释了北大附中人的精神追求与责任担当,勉励同学们以“以科学之光点亮人类未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育人聚焦中国空间站前沿科研进展,为同学们解读国家太空实验室最新成果,引导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伟业。
本次活动中,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北大名师讲科普”系列丛书分享会暨签售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教授董强、杭侃、邹鹏、谢广明、唐铭、戴瀚程作为编者代表莅临现场作分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