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29 21:56:09
选择字号:
科学家在蒿属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生态位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振英研究组在蒿属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生态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cology

化学元素的吸收、运输、利用和同化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和其他代谢途径等生理活动的基础,对化学元素组成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建立植物整体功能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至关重要。生物地球化学生态位(BN)假说基于生物体内主要化学元素组成,解释植物通过化学元素计量匹配充分实现其生理功能。然而,目前尚不清楚BN假说是否适用于植物的不同器官以及环境和进化对BN的影响程度。

研究人员以中国大尺度样带上采集的蒿属植物叶、茎和根三种器官中C、N、P、K、Ca和Mg元素组成为研究案例,在区域尺度上检验了BN假说。他们发现,叶片的BN体积比茎和根小。三种器官的BN对环境梯度的敏感性不同,叶片在BN体积和位置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均比茎和根更低。环境梯度对BN位置的影响大于对BN体积的影响。叶和根的BN体积和位置没有系统发育信号,而茎BN的信号较弱。

因此,由于BN在器官之间不同的生理机制和环境响应,使用单个器官的元素组成无法完全检验BN假说。该研究为理解BN假说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1365-2745.1446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新型激光角反射器助力35万公里卫星测距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