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拥军 皮思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29 21:00:41
选择字号:
“锦标赛”式的管理套路,你们大学还在用吗?

 

文|彭拥军 皮思敏

近年来,虽然伴随着“破五唯”的深入推进,高校科研评价及管理模式正在进行深化调整,但一些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并未随之退出历史舞台。“锦标赛”式管理便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

所谓科研的“锦标赛”式管理,可理解为偏向以项目数量、级别或经费多寡,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数量与等级等量化指标作为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关键指标,并把教师科研产出指标连同建基于以上指标的各类人才称号作为评价学校、院系、学科专业办学质量或水平的关键指标。这种带有科学色彩的数字化管理确实能简单明了地实现科研分解、统计或各种换算与激励(含惩罚或变相惩罚),从而不断推进科研加速度,对高校各项量化指标突飞猛进式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流行也带来了某些必须正视的问题。

多个问题亟待重视

高校科研“锦标赛”式管理热度难以消退的原因多而复杂。科研成果量化统计简单、方便,且数字之间容易比较,这确实能给管理机构的评价、奖励和资源配置提供带有一定科学色彩的数据支持,但数量为王的科研评价很难避免由于利益相关者将对标科研成果数量产出作为核心关切而导致的某些弊端。具体而言,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其一,“短平快”热点式科研突破与长期性基础科研坚守的平衡之困。在高校科研“锦标赛”式管理的驱动下,高校教师容易陷入成果的数字化比拼中,过度追求研究热点,其需要使出浑身解数以追求高级别课题并扩充课题数量,力求通过获取各种数字指标而荣誉加身或避免出局。高校科研圈一旦陷入追求热点或制造热点的“短平快”科研繁荣怪圈,容易导致需要苦心孤诣、长时段投入的基础性、原发性科研乏人问津。

其二,高产出的科研管理期待与中青年教师身心健康的兼顾之难。在“锦标赛”式科研管理的催化下,可能导致对科研指标“量”的追求掩盖甚至消解对质的内在渴望。这种管理取向左右着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路径选择,甚至让他们面临“非升即走”的巨大压力。受上述政策影响,青年教师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长时段、高强度地持续投入科研工作,这样容易丧失对日常生活真实意义的追寻,甚至陷入身心发展的陷阱而难以自拔。

其三,个人兴趣引导的自主研究与国家战略导向的有组织科研兼容之惑。从通常的学术研究逻辑看,研究人员(包括青年教师)为更有效地持续产出优质成果,需要基于个人学术兴趣和专业特长进行自主研究。而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视角看,学者基于闲逸、好奇的“各自为政式”研究不利于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如果个体自主研究与有组织科研各自为政,很可能限制科学思想的交流碰撞与知识发现的及时共享,必然影响科研工作推进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和重大研究突破机会的错失。

科研工作应更注重品质提升

要实现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有效增长,更应追求科研品质的持续提升和科研创新的不断深化。科研管理向科学化、人性化转型能帮助高校以准确评估成果真正价值为目的,为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制度活力。

首先,为实现学术研究的持续繁荣,有必要科学分配科研资源并实施分类化科研激励,以兼顾热点问题的快速突破与原创性基础科研的划时代发展。在这方面,既要明确科研的分类管理,比如将科研项目分为短期热点项目和长期基础项目;又要注意根据项目特点对项目考核与资源分配实施差异化处理,还要实施分类化科研激励,激励思路要从追求数量指标向更注重质量和影响力转变。

其次,高校作为科研重地,不仅面临快速产出科研成果的压力,更需承担起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术持续发展的重任。高校应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避免过度追求短期成果,同时要建立良性竞争激励机制,避免科学研究或科研人员之间的对立和排斥。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公正的科研资源分配机制,确保科研资源分配过程公正透明,避免“马太效应”出现。

最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等社会各界应构建协同创新的健康科研生态,促使个体自主研究与国家科研战略相契合。在这方面,媒体应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报道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提升公众认知与兴趣;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等应发挥积极作用,组织交流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素养。同时,还应鼓励跨学科合作,打破研究者孤军奋战的局面,营造良性竞争与真诚合作的新型同侪关系,促进科研持续繁荣。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瓶颈研究”〈编号:BIA210176〉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报》(2025-04-29第3版大学观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新型激光角反射器助力35万公里卫星测距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