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六届IEEE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举行 |
|
4月11日至12日,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南方科技大学主办,香港城市大学协办的第六届IEEE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AINIT 2025)在深圳举行。
大会主席、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刘德荣主持开幕式。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150余位学者及产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展开研讨。AiScholar艾思科蓝为大会提供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林志赟致辞。
?
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林志赟出席会议并致辞。林志赟介绍了学校在新工科教育、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成果,并期待通过这一平台激发更多前沿探索,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并预祝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李国齐以《原生通用类脑智能大模型》为题,提出基于树突脉冲神经网络(DSNN)的生物启发式通用AI架构,突破Transformer局限,实现低功耗、高可解释性的大模型开发。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韬以Decentralized cooperative learning based on non-stationary data streams为主题,分享创新建立非平稳数据流的去中心化协同学习框架,提出分布式在线学习算法,推动网络化核空间学习发展。
会议现场。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贺升以《基于视觉的机器人定位导航与控制》为主题,阐述了研发视觉融合定位与自适应伺服系统,攻克服务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移动与高精度操作技术难题。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徐昕以《Sample-efficient Autonomous Learning for Embodied Agents》为主题,提出高效强化学习方法,显著提升具身智能体的样本学习效率,解决实际应用中的自主决策瓶颈。
记者获悉,本次会议采用“1+2+N”创新议程设计,包括1场主论坛、2场平行论坛及开放式海报展区,全面覆盖“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学习”等核心议题。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搭建起跨学科、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双向赋能。
表彰现场。本文由主办方供图
?
会议期间,“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论坛”“智能计算与数据科学前沿论坛”两场平行分论坛同步召开,邀请国内外高校的6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来自多所高校的21名学者作口头汇报,共同探讨了多个热点话题。
两场平行分论坛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的最新进展,现场交流氛围浓厚。经组委会共同商定,本次会议还评选出“优秀论文”“优秀口头报告”“优秀海报”三大奖项,激励年轻学者勇攀科研高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