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9 10:40:49
选择字号:
浙江大学药学院团队研发智能生长激素透皮贴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和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顾臻、研究员张宇琪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教授傅君芬团队受生长激素夜间连续脉冲分泌行为的启发,发明了一种模拟生物节律的智能生长激素控释透皮贴,通过微针多模块整合技术实现“快速释放+延时释放”的三阶段脉冲给药模式,在健康大鼠和生长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均展现出显著的促生长效果。相关研究于近日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材料》。韩金鹏博士为该工作第一作者。

模拟生物节律智能生长激素透皮贴设计示意图。(浙大供图)

  ?

生长激素是人体促进骨骼生长、调节代谢的关键激素,其分泌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夜间主要呈现三次脉冲式释放,尤其在青春期对儿童身高增长至关重要。然而,临床上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仍依赖每日皮下注射,主要存在两大痛点。其一,依从性差:长期注射给患者(尤其是儿童)带来疼痛和心理负担,易导致治疗中断;其二,疗效受限:传统注射无法模拟激素自然分泌节律,致使激素浓度波动与生理节律错位,影响治疗效果。

现有缓释技术虽减少给药频率,却难以实现数小时内多阶段脉冲释放,无法精准匹配夜间分泌高峰。因此,开发一种节律同步且方便使用的新型给药系统,有着较为广阔的临床需求。

为模拟激素夜间第一个分泌高峰,受泡腾片设计原理启发,研究团队将泡腾剂成分(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引入高分子交联微针结构中,构筑“即时释放”模块,通过其与组织液迅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形成多孔结构,以加速激素从微针中突释。为模拟激素夜间第二个和第三个分泌高峰,受口服延迟药片设计原理启发,研究团队采用核壳微针结构构筑“延时释放”模块。

具体地,将可延时溶胀的药用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引入高分子交联微针结构中,作为核壳微针的核心结构;将药用辅料乙基纤维素干燥制备水不溶性的微针外壳结构,引入聚乙二醇作为致孔剂,允许微针外壳在组织液内通过缓慢地致孔剂溶解,形成孔道,以允许组织液浸入微针核心。通过改变微针内核的HPMC浓度,可精准调控其溶胀速率,实现预期时间点的外壳延迟破裂和激素释放。采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将三个不同的微针模块集成于硬币大小的贴片中,以确保微针结构稳定与多阶段脉冲释放。

BRIGHT贴片在健康大鼠模型中展现出优异的生长促进效果,与每日皮下注射组相比,在60天的检测周期内,其平均身长增加了10.1毫米,胫骨和股骨长度亦有显著增加,但体重未引起异常增加,表明生物节律模拟释放方式对刺激生长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与商用长效生长激素制剂相比,BRIGHT贴片组大鼠同样展现出了优异的促生长效果。BRIGHT贴片在生长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同样展现出优异的促生长效果,其生长水平接近同龄正常小鼠,骨生长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骨小梁厚度、数量等接近正常小鼠水平。

生物安全评估结果显示BRIGHT贴片使用后皮肤残留成分极少,且所用辅料均为药用级,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长期安全使用的潜力。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这一仿生药物控释技术可拓展至其他节律依赖性药物递送,促进精准医疗延伸至“节律时代”。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5-02188-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另一颗行星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 世界最快闪存在中国“破晓”
迄今最完整植物单细胞图谱问世 “大鱼”潜入1100米深海,点亮一颗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