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美创未来”培知美育教学成果双年展暨首都高校美育学术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团委艺术教育中心主办。
作品展示。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
现场互动。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
展览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支点,通过艺术作品、教学案例、教材建设、数字成果等多元形式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现美育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中的独特地位。
据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秦思阳介绍,近3年来,学校累计开设美育课程60余门,覆盖全校18个学院、60余个专业,超4000名学生交大学子在美育实践中提升审美素养、厚植文化自信。
活动现场,百余件优秀美育作品亮相,聚焦学科交叉、数字赋能、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个方面,集中展示了北京交通大学基础美育、精准美育、特色美育三阶美育人才培养工作成果。
立体书创作、铁路遗产保护设计等作品,既体现工科学生的理性思维,又彰显艺术表达的感性张力。学校自主研发的“大学美育实践数字平台”及系列新形态教材,突破传统美育边界,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沉浸式学习生态。观众可通过交互装置体验“无墙美育”的实践场景,感受数字技术对审美教育的革新。从“校地美育联动”什刹海百幅作品展,到“乡村美育优课播种计划”,从国际文化交流到孤独症儿童康复研究,展览呈现了美育服务社会、扎根时代的生动实践,诠释“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使命。交大版《长征组歌》、原创话剧《茅以升》每年面向全体新生演出,引导学生肩负民族复兴使命。通过铁路文化书画创作、校史馆展品写生等作品,展现了学校因路而生、因路而兴的发展道路。对留学生的美育教育,传输了大国文化和和平发展理念。
数字化展区前,一款集虚拟教学、可视化教学、语音互动为一体的AI数字人备受关注。据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美育中心秘书长唐然介绍,该智能技术是基于学校AI数字人教学课程《大学美育实践》及《设计与审美概论》特别引入的,融合智能交互引擎与三维扫描建模技术,集成语音对话、知识点可视化及虚拟场景演示功能,打造可自主讲解、实时答疑的虚拟教师。未来将结合校园的数字化、虚拟仿真平台,搭载动态表情反馈与情境互动模块,为学生构建沉浸式艺术氛围教学空间,为高校艺术教育数字化升级提供新路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