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8 23:28:10
选择字号:
刘良院士: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诊疗现代化、标准化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医疗与科技资源,开拓中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有中医临床数据多、算力强大、算法创新等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刘良在广东院士联合会召开学习贯彻2025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座谈会上说。

近期,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技术突破引发全球关注,正在重塑AI发展范式。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自2023年底揭牌以来,基于千亿级中西医知识库和临床诊疗数据集,成功构建垂直领域大模型。

刘良院士发言。袁仕联供图

  ?

“我们近期将全面接入DeepSeek,即将发布横琴大模型2.0版。”刘良表示,建立专病数据库及资料库等私域数据库,将数据库在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进行训练、通过知识蒸馏技术将大模型能力迁移至轻量化小模型,后应用小模型于数智诊间,提高医生诊疗的速率、效率及能力。DeepSeek强大的推理能力适合应用于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快速且精准地进行辅助诊断。

刘良表示,人工智能助推优质中医医疗下基层,助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接入DeepSeek有个好处是大模型转为小模型,如果都是大模型,需承担高昂的算力成本。将中医传统诊疗经验转化为可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大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使基层医生也能借助智能系统开出凝聚名老中医智慧的“好处方”,这种技术转化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更重要的是缓解中医人才短缺问题。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利器。当大模型获取足够多的数据,针对特定疾病足够“垂直”时,大量新知识也会“自动”从模型中涌现。也就是说,“喂”进去的数据都会变成AI“生长”的营养,经过训练后的大模型会更加聪明。整合多学科先进技术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中医药是一套复杂的科学体系,尽管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和疗效评价,但部分仍依赖于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撑。

“比如脉诊,在柔性传感器的加持下,脉诊信息也能实现图像化,当累积一定数据时,就能对大人群的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未来,大模型有望形成一套涵盖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药物选择、追踪等完整技术链条的系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诊疗建议。”刘良说。

据介绍,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筹备不到两年,目前第一期已启用,二期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面积扩大到6万平方米。一方面,该实验室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开展合作,正在探索横琴和澳门科技人才的共享共聘机制;另一方面,实验室将在澳门开设分中心,携手更多国际化、多学科背景人才参与到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

刘良表示,中医药新药研发与产业转化是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的发力点。如今,实验室已打造全球首个“一站式、无人化”中医中药创制平台,从中药化学成分分离提取到药物活性测试,均可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工程化,大幅度提高研发效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中老年脉冲星的“尾巴”不一般 王齐华:怀国之大者,守润滑初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