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控制技术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广东可以在5年内打造出千亿级腐蚀控制产业集群,有望10年向万亿产业集群迈进。”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韩恩厚在广东院士联合会召开学习贯彻2025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座谈会上说。
30余年深耕腐蚀控制领域的韩恩厚指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腐蚀控制,腐蚀控制涉及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广东在发展腐蚀控制技术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有组织”的协同努力,在广东加速打造千亿级腐蚀控制产业集群,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韩恩厚院士在发言中。袁仕联供图
?
腐蚀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据(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报告,每年腐蚀成本约占各国GDP的3~5%,远远大于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总和。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腐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我国的腐蚀总成本约占当年GDP的3.34%~5%。由此推算,广东省的腐蚀成本约为0.48~0.7万亿/年。
韩恩厚认为,广东发展腐蚀控制技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产业基础好,譬如腐蚀控制方面,广东是涂料大省,国外大品牌涂料均在此有一定布局。现代化工业不断发展助推了腐蚀控制技术的旺盛需求;二是广东位处中国南方,天气潮湿又靠近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发达,对腐蚀控制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三是广东相关人才培养能力及学科优势明显,腐蚀控制科研、技术、人才储备雄厚。
他指出,在产业维度,广东的汽车、化工、基础原材料、家电等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多个万亿级传统产业链。港口码头地下基础设施、电网、电信、新一代钢铁与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需要腐蚀控制技术的赋能与加持,在传统制造过程中引入先进的腐蚀控制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显著提高产业附加值。
“广东的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能、氢能、低空飞行器、海洋装备、风电等新兴产业,更是离不开腐蚀控制的加持。对未来产业更要下好腐蚀控制的先手棋。”韩恩厚表示,目前,广东发展腐蚀控制产业存在腐蚀控制产业链尚未形成、缺乏与产业融合共性创新平台、技术与产业标准体系严重不足、自主腐蚀控制技术供给待强化等短板。广东要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应从产业应用与技术创新支撑两个维度进行推动,加快实现千亿级腐蚀控制产业集群的形成。
为了支撑广东千亿级腐蚀控制产业集群的稳定发展,韩恩厚在会上建议:一是解决重要建筑与关键基础设施的防腐难题,打造腐蚀控制标杆引领工程项目;二是加快布局产业链条,构建干亿级腐蚀控制产业集群;三是完善创新体系和平台,支持腐蚀控制产业集群建设,比如建立腐蚀控制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干亿级产业的国家级孵化基地、系列腐蚀控制创新联合体等;四是全力突破关键技术,布局腐蚀控制领域重点攻关专项,努力推动相关国际大科学计划;五是推动腐蚀控制相关技术的标准体系出台,强化广东腐蚀控制地方标准建设,加强ISO系列标准建设,力争10年左右让广东成为全球腐蚀控制技术标准高地。
“目前,广东正在规划打造一个千亿级的腐蚀控制产业集群。”韩恩厚表示,自2020年3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广州黄埔扎根以来,便依托其强大的“国字号”科研实力与深厚的防腐技术底蕴,专注于解决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广东推动千亿级腐蚀控制产业集群的形成,实际上各种条件已经具备,期待今年能够正式启动千亿级腐蚀控制产业集群的推动工作。”韩恩厚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