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舟山市生态环境部门的支持下,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金园庭团队,对前期在浙江舟山群岛发现的一陆蛙新种开展了深入研究。该研究从表型特征与基因组遗传分化角度,进一步确认了该新种的分类地位,并首次赋予其正式拉丁学名——舟山陆蛙。
据悉,在此前的研究中,该团队已经确认原被认为广泛分布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川村陆蛙,实际上在中国大陆中东部与舟山群岛的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应被视为两个不同物种。然而,当时尚未对舟山群岛的种群赋予正式学名。本次研究则正式完成了这一命名工作,相关成果已于国际权威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学》上发表。
随着现代研究技术,特别是基因组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地区性新物种得以被发现和识别。尽管大型动物新种的发现相对困难——因其常已具备广为人知的俗名并积累了较多研究基础,但舟山陆蛙的确认,仍凸显了细致分类研究的重要性。过去学术界普遍将中国大陆中东部与舟山群岛的陆蛙视为同一物种(即川村陆蛙),而新研究则证实二者实为独立物种。
研究团队指出,无论命名方式如何,正确识别和认知新物种本身才是科学保护的关键。明确物种间的表型与遗传分化,不仅更新了我们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理解,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避免将具有显著遗传差异的类群混为一谈,从而更精准地推进物种保护与生态管理。
相关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646/zootaxa.5660.4.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